历史学

判断题根据《左传》的记载,子产在郑国实施的改革受到了子皮的阻碍。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根据《左传》的记载,子产在郑国实施的改革受到了子皮的阻碍。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时,郑国的( )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A.邓析

B.子产

C.赵鞅

D.范宣子


正确答案:B
解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选项A不正确,《左传》定公九年 (公元前503年)记载: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原为郑国大夫邓析所私自编撰,并无法律效力,后经国家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选项C不正确,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即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选项D不正确,晋国的赵鞅和荀寅铸在鼎上的法典即为范宣子所作的刑书。

第2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

C.郑国的邓析作竹刑于鼎

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成文法公布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第3题:

(三)阅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子产之从政也①,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②,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③。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注:①子产:郑国大夫。②公孙辉:即下文所说的子羽。四国:国之四邻。③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当他去野外安静地思考,作出的计划便常常成功,而在喧闹的都市里作出的计划就常常失败。

27.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断: 乘: 适: 鲜:


正确答案:
断:决断。乘:坐车。适:到。鲜:少。(4分)

第4题: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此句出自(  )。

A.《左传?公孙无知之乱》
B.《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C.《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D.《左传?齐桓公伐楚》

答案:C
解析: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一句出自《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因其母姜氏助共叔段谋逆叛乱,遂把姜氏流放到颖地,说出此话以表示绝情。

第5题: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_____”,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正确答案:铸刑书

第6题:

郑国的“竹刑”,是把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这在法律发展史上又是一大进步,它的著作之人是()

A、李悝

B、范宣子

C、商鞅

D、子产


参考答案:D

第7题:

根据《左传》中对“刑侯与雍子争田案”的记载,夏朝“杀人不忌”的行为被称为是()

A、昏

B、墨

C、贼

D、戮


参考答案:C

第8题:

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列属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著名的事例的是:(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郑国邓析“竹刑”

C.晋国赵鞅“铸刑鼎”

D.晋国范宣子“著刑书”


正确答案:ABC
  【考点】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
  【解析】ABC三项都是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著名的事例,皆选。D项,晋国“铸刑鼎”是指晋国赵鞅把范宣子所著刑书浇铸在铁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法律,晋国的成文法法律与范宣子的刑书有密切关系,但是范宣子著的刑书不是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不选。

第9题:

根据《左传》的记载,“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出自于以下哪一位政治家之口()

A.林则徐

B.子思

C.子路

D.子产


参考答案:D

第10题:

春秋最杰出的行人是谁()

  • A、子产
  • B、子皮
  • C、孙叔敖
  • D、孔子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