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办学原则。A 尚自然、展个性B 五育并举C 教育独立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题目
单选题
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办学原则。
A

尚自然、展个性

B

五育并举

C

教育独立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所提出的办学理念( )

A.兼容并蓄,学术自由
B.教授治校
C.大学是研究机关
D.成熟的人

答案:D
解析:
蔡元培先生在1917—1927年任北大校长时,他的大学理念主要是:大学是研究机关;兼容并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第2题:

试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实践分析大学理念在教改 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解析: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在人们的热 切期望中就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 主要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提出“循‘思想自由’ 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自创办至蔡元培改 革前,北大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自开办到1911年。此时学校的制度主要 模仿日本,教学方针是张之洞所谓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其中,中学可以说还有点研究院性 质,而西学则基本上属于装饰。第二个阶段是 1911—1917年。此时民国初立,经科被并人文 科,“中学”退为装饰。在这一阶段,“西学”的地 位虽然上升,但只是处于贩卖知识的状态,根本 无从谈及研究学理,仅仅是在形式上照搬西方的 体制,而西方大学体制最核心的部分——追求真 理的学术自由精神却完全付之阙如,倒是四处游 荡着科举的阴魂。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 落后,整个学校腐化堕落,暮气沉沉,学生吸食鸦 片、赌博、嫖妓,学风之靡废更是司空见惯。当此 之时,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之职,首先面对的就 是大学改革的问题,而大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则是 大学理念的确立。蔡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 说中开宗明义地宣称:“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 宗旨,欲求宗旨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认为,大学既然是纯粹传授和研究学问的地 方,那么尽可能地造就大学学术自由是最重要的内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则根本无从谈 起大学改革。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受威廉-冯?洪堡的大学理念影响较深,因此提出“循‘思 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并把此作为 北大改革的终极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北 大一扫旧习,开创了辉煌的时代。 ② 在先进理念支配下的人才观。教育理念 确定后才能拉开教学改革的帷幕,教学改革首先 要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确 定什么样的人才观。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在课程 和学制上追求的是贯通中西。他对西方的学制 和文化是积极引进的,但他的引进以学术自由为 核心,其最后的目的是求得中国学术的自主发 展,而不是求得在形式上与西方的亦步亦趋,抑 或沦为西方教育的附庸。他说:"我对于各家学 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 包,无论各种学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 未达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 自由发展。"在这种办学方针指导下,聘请教员只 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唯才是举,不拘 一格”。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也请筹 安会的刘师培;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 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 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 ③ 唯才是举人才观支配下的教学实践3 A.自由之思想,自由之学术。自由之思想造就了 自由之学术。陈独秀和刘师培,你讲你的“马列 主义”,他讲他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新 青年》进北大,蔡元培拨经费支持;保守派要办 《国故》杂志与《新青年》唱对台戏,蔡元培同样 给予经费支持。B.自由之教学,教学之自由。北 大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都赋予教师绝对的自 由,教师根据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 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自主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 内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学的积 极性。 综上所述,辨析北大几十年前的改革,北大 为什么会在短短数十年的发展中一跃成为中国 大学的典范?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深人思考的 问题。很多学者撷取众多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大改革的经验,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要 点,但从其本质的原因来看,则在于大学理念的 变革。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在谈论教改,也在 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但时至今日我们没有 一个教育家领导的高等教育改革能与蔡元培领 导的那场改革相媲美。究其原因,我们的改革只 注重教育过程的改革,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改 革,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蔡元培的改革实 践充分地证明没有理念上的革新,没有办学思想 的脱胎换骨,一切的改革都是水中月,都是雾 中花。

第3题:

在北京大学改革中,蔡元培贯彻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学原则。


正确答案: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第4题:

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办学方针是“尚自然,展个性”。


答案:错
解析:
“尚自由,展个性”是教学思想,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第5题: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及其对北大的改革措施。


答案:
解析:
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时期,他接管了当时学风低下、自由散漫的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的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内,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就应该让这些思想自由发展。其实这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在这个原则下,他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2)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是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在国内大学中率先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蔡元培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为了贯彻落实“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蔡元培主要在北大建立了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全校教务传导机构等。把治理大学的任务交给了教育家。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教育启示。①大学应当以研究学问作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与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②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责,应当担当起带领社会风气的责任,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学代表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的群体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标志,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来维持这种好的精神状态。③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教育要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④大学的管理者、办学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角色,做好正确的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应做的事,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

第6题:

蔡元培北大改革,成立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是(  )

A.董事会
B.立法委员会
C.评议会
D.学术会

答案:C
解析:
蔡元培北大改革,成立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是评议会。

第7题: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主要措 施有: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蔡元 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 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 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 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① 改变学生的观念。 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 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蔡元培指出:“大学 者,研究高深学者也。”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 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② 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 证。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认 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 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 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③ 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以后,率先在国内大学 中设立各科研究所。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 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 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他倡导成立各种 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 养学生正当的兴趣。 (2)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 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改革北京大学的 基本指导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 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网罗各类学术人才, 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在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 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教务 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 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蔡元培任校 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五名教授 中选举评议员一人,校长为当然的评议长。评议 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 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接着组织 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选教授会主任,任 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 门的教学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 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 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 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4)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他将北京大学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 并人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门类,加强 两科的建设。北大遂由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的大学。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 的地位,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观点的延伸。 ②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北大于1919年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 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 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为第一、二、三院,仅作为 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的 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 ③ 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1917年10月,北大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 选科制的议案,会议决议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 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单 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 (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 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 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后,选科 制在北大各系陆续实施。

第8题: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由蔡元培提出改革北大的方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蔡元培的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指无所不包。


答案:
解析:
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并不等同于无所不包。蔡元培认为:“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句话既反映了兼容并包的内涵,又暗示了兼容并包的条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 因此言之无理,持之无故,已达自然淘汰之命运的思想观点在北京大学也是不被接受的。 因此,“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无所不包。

第10题:

简述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措施


答案:
解析:
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担任过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做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2)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北大改革,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他在北大的改革措施有: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着重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②主张教授治校,民主管理。③要求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④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各种学问能够在大学自由地研究和讲授,这也是各国大学的共同准则,这样大学才能对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3)他提出了教育独立的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为:教育经费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和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在当时国家衰弱的国情下为维持教育基本生存状态而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具有合理性。但是这种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教育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教育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治,这是蔡元培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无奈反抗。反映了他反对军阀控制教育、希望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4)蔡元培也有失败的思想,如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大学区制是蔡元培独立教育思想的体现,目的是要促进教育与学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行政机构学术化,摆脱腐败的官僚支配,做到事权统一,实现教育决策与实施民主化。但在专制独裁统治的政治形势下,在经济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在一年以后不了了之。大学院的理想过高,期望学术领导行政,使教育行政学术化,反而使学术机关官僚化,效率低下。由于中国学术风气未浓而官僚习气却深,让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混一,高等学府反成竞争倾轧场所,官僚机构的腐败毕现于学术机构。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凸显在北大改革和“五育并举”的思想上。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是都是“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此外,北大的改革不仅是自身面貌的变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学说流派,不同的人物和主张,也包容男女生和旁听生。但是,“兼容并包”也并非不偏不倚,而是有所抑扬,它摒弃封建专制思想,主要包容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人物。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影响远远超出教育领域。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后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以自由、民主的原则改革北大,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天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