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业务知识竞赛

单选题制作疟疾血涂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的pH值应该为()A6.8~7.0B7.0~7.2C7.2~7.4D6.6~7.4

题目
单选题
制作疟疾血涂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的pH值应该为()
A

 6.8~7.0

B

 7.0~7.2

C

 7.2~7.4

D

 6.6~7.4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过淡可以复染

B、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

C、染色过深时可用水浸泡

D、染色过深时不可用甲醇脱色

E、染色偏酸或偏碱时需调整缓冲液pH后重新染色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

B、可以复染

C、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

D、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


参考答案:C

第3题:

有关Wright染色,错误的是

A、染色后应直接倾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B、染液浓度淡则染色时间要长

C、缓冲液和染液须充分混匀

D、水流冲洗时间越长越好

E、染色过浅时可先加染液后加缓冲液进行复染


参考答案:ADE

第4题:

制作疟疾血涂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的pH值应该为().

  • A、6.8~7.0
  • B、7.0~7.2
  • C、7.2~7.4
  • D、6.6~7.4

正确答案:B

第5题:

行瑞氏染色后,涂片中出现颗粒的原因是

A.细胞异常
B.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2∶1
D.血膜厚
E.冲洗时间过长

答案:B
解析: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洗,以防染料沉积在血涂片上。

第6题:

血液细胞染色过深的纠正方法是

A、延长染色时间

B、流水冲洗或浸泡

C、浓缩染液

D、提高pH值

E、复染


参考答案:B

第7题:

瑞氏染色时,血涂片偏红,调整染色的方法是

A.增高缓冲液pH值
B.降低缓冲液pH值
C.与缓冲液pH值无关
D.首先更换染液
E.稀释缓冲液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瑞氏染色的影响因素。染色偏红,说明pH偏酸,应增高缓冲液pH值。

第8题:

瑞特染色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

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

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

C.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

D.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

E.稀释染液,便于控制染色时间


正确答案:C
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特别敏感,染色时用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来调节染液的pH(6.4~6.8),确保染色效果。

第9题:

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瑞氏染料包括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
B:进行瑞氏染色的最适宜pH为7.35~7.45
C:瑞氏染液配制后储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D:新鲜配制的瑞氏染液染色效果更好
E:染色时间不受血涂片厚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考点:瑞氏染色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解析: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物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新鲜配制的瑞氏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储存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主要是亚甲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后才能使用,储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染色时应根据血涂片的厚薄调整染色的时间。

第10题:

制作疟原虫血涂片时,影响血膜染色质量的因素有()

  • A、染剂和溶剂的质量
  • B、染液的新旧
  • C、染液的稀释浓度
  • D、染色时间
  • E、稀释和冲洗用水的酸碱度

正确答案:A,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