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业务双考(专业科目)

多选题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包括()。A被害人陈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B被害人的思想道德品质C被害人的一贯表现D被害人陈述的来源

题目
多选题
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包括()。
A

被害人陈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

B

被害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C

被害人的一贯表现

D

被害人陈述的来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和判断。


参考答案:

(1)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的过程。
(2)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同案件有无关联性。
(3)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


第2题:

当事人陈述是和《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相互独立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被害人陈述和物证是刑事诉讼中运用得最多的两种证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关于证据的审查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询问被害人地点不符合规定而形成的被害人陈述,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
B.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提供的对被告人不利的证言,不得采信
C.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而形成的证人证言,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
D.被害人有生理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故其陈述不得采信

答案:A
解析:
按照《高法解释》第77条的规定,“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询问笔录没有填写询问人、记录人、法定代理人姓名以及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的;(二)询问地点不符合规定的;(三)询问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四)询问笔录反映出在同一时段,同一询问人员询问不同证人的。”该解释第79条规定,“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所以,A正确。按照《高法解释》第76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的;(二)书面证言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的;(三)询问聋、哑人,应当提供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四)询问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证人,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因此,C错误。 按照《高法解释》第109条的规定,“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因此,BD均为错误选项。

第5题:

关于被害人的陈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害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可以包括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

B.被害人陈述只能由自然人作出

C.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他提供被害人的陈述

D.被害人陈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参考答案:D

第6题:

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参考答案: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他不仅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直接受害者,而且在诉讼法律关系上,他要直接参加诉讼,或者委托授权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同时由于其身受其害,遭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这种证据,一般说来是比较客观真实的,而且具有直接、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对犯罪分子作案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结果,揭露得比较深刻。


第7题:

论述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和判断。


正确答案:(1)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及其形成的过程。(2)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同案件有无关联性。(3)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4)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5)综合全案证据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第8题:

下列有关被害人陈述的有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被害人陈述有两种:一种是与犯罪分子有直接接触或耳闻目睹犯罪行为的被害人陈述,一种是与犯罪分子没有直接接触或耳闻目睹犯罪行为的被害人陈述

B.在单位成为刑事被害人的时候,单位法定代表人或部门负责人的陈述即属于被害人陈述

C.被害人陈述必须经过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对质之后,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D.被害人陈述收集的程序与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基本相同


正确答案:C
作为定罪根据的被害人陈述。必须经过法庭审理中的审查核实,接受当庭质证,必要时也可以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对质。可见,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对质并不是认定被害人陈述的必要条件。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9题:

关于证据的审查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询问被害人地点不符合规定而形成的被害人陈述,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
B、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提供的对被告人不利的证言,不得采信
C、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而形成的证人证言,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
D、被害人有生理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故其陈述不得采信

答案:A
解析:
按照《高法解释》第77条的规定,“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询问笔录没有填写询问人、记录人、法定代理人姓名以及询问的起止时间、地点的;(二)询问地点不符合规定的;(三)询问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四)询问笔录反映出在同一时段,同一询问人员询问不同证人的。”该解释第79条规定,“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所以,A正确。按照《高法解释》第76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的;(二)书面证言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的;(三)询问聋、哑人,应当提供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四)询问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证人,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因此,C错误。
按照《高法解释》第109条的规定,“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因此,BD均为错误选项。

第10题:

民事诉讼的证据不包括( )。

A、 物证
B、 被害人陈述
C、 视听资料
D、 勘验笔录

答案:B
解析: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