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多选题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2011年真题]A搅拌桩复合地基B强夯置换法C管桩复合地基D砂石桩法

题目
多选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2011年真题]
A

搅拌桩复合地基

B

强夯置换法

C

管桩复合地基

D

砂石桩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围海造地工程,原始地貌为滨海滩涂,淤泥层厚约28.0 m,顶面标高约0.5 m,设计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其中排水板长18.0 m,间距1.0m,砂垫层厚0.8m,真空度为90 kPa 预压期为3个月,预压完成后填土到场地交工面标高约5.0 m,该场地用2年后,实测地面沉降达100 cm以上,已严重影响道路,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问造成场地土后沉降过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排水固结法处理预压荷载偏小 B.膜下真空度不够C.排水固结处理排水板深度不够 D.砂垫层厚度不够


答案:A,C
解析:
AC。该题属于理解题。依据《地基处理手册》P123可知,对于真空预压固结,真空度90kPa,排水板间距1.0m,均已经满足了正常规定,但其预压荷载可能始终小于建筑物的准永久荷载,并不能达到其控制变形和控制固结度,因此产生了大规模的工后沉降。另外, 预压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排水板18m仅为全部压缩层的2/3,其剩余的主固结沉降仍然很大。注:有人认为,对于原始地貌为滨海滩涂的淤泥场地,属于浸水软土地基,其预压砂垫层应不小于1m。【《港口工程地基规范》为堆载预压固结,无真空预压的内容,其8.3.1 的内容是否适合本题,有待确定】。对于砂垫层大于1m的依据可参考《地基处理手册》真空预压设计部分,但对于80cm和100cm的砂垫层厚度的影响的大小有待讨论,增加20cm 对于荷载可以增大4kPa,影响很小,但其对于汇水导水的效果并不是决定性作用的。综上所述,砂垫层厚度不足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应该是真空预压的荷载不能满足要求,而且排水板插入深度不足,导致工后沉降偏大。

第2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答案:A,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
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粘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根据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规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
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第3题:

设计条件
1.某丘陵地区养老院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场地两侧为已建11层
老年公寓楼,其中1、2层为活动用房。场地北侧为已建5层老年公寓楼,其中1层为停车库。
2.在上述两栋建筑间拟建2层服务楼、9层老年公寓楼各一幢(见示意图),并在同一台地上设置一块室外集中场地。
3.规划要求建筑物退场地变坡点A不小于12m,当地老年公寓日照间距系数为1.5。
4.已建及拟建建筑均应正南北方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5.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1.在场地剖面上绘出拟建建筑,使室外集中场地最大且日照条件最优。
2.标注拟建建筑与已建建筑之间的相关尺寸。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满足设计任务书与题意要求。
2.满足建筑退线和日照间距要求。
3.画出日照线。
作图提示
1.首先确定两栋拟建建筑的南北向的前后关系。把本身不高,又没有日照要求的2层服务楼放在南侧公寓楼的阴影里,而将9层公寓楼尽量向北靠,留出中间最大的室外场地的方案是正确的。
2层服务楼与已建11层公寓楼最小间距按防火间距控制。经过分析、计算与画出(标)拟建2层服务楼与已建11层老年公寓之间的最近距离为9m。
2.9层公寓楼定位受两条限制:一是规划退线,距A点12m;二是不能遮挡北面已建公寓楼的日照。拟建9层老年公寓楼与5层老年公寓楼之间的最近水平距离为58.5m,运用日照原理或概念判定
的。
3.分析、计算与画(标)出室外集中场地的进深为63m。

第4题:

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则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算值为( )m。

A0.2
B0.4
C0.6
D0.8

答案:B
解析:
7度烈度时非液化土特征深度d0=7m
不考虑液化影响时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应满足
du>d0+db-2=7+2-2=7m
直接位于基础底面以下的非液化土层厚度为
5-2=3.0m

第5题:

某高层建筑采用钻孔桩基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区,场地地面相对 标离±0.0m,主要地层为;①填土层厚4.0m;②淤泥层厚6.0m;③冲洪积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层厚10.0m;④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基坑深29.0,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4排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相关条件,下列关于基础桩施工时机的选项中哪项最适宜?
(A)基坑开挖前,在现地面施工
(B)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坑底施工
(C)基坑开挖到-28.0m (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D)基坑开挖到-28.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某场地地层为:埋深0~2m为黏土;2~15m为淤泥质黏土,15~20m为粉质黏土,20~25m为密实状熔结凝灰岩,25~30m为硬塑状黏性土,之下较破碎软质页岩。其中有部分钻孔发现深度10m处有2m厚的花岗岩滚石,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应取(  )。

A、30m
B、28m
C、25m
D、20m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4条规定,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②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岩层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④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根据第4.1.3条规定,



由表可知,只有坚硬土或岩石的土层剪切波速大于500m/s,则由题可知,当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5米以下时,其波速满足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要求。

第7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B
解析:
由于结构已经封顶,ACD三项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无法在封顶后进行施工;锚杆静压桩法是加固这类地基的常用方法,通常先在基础上开孔,然后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等。

第8题:

在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对场地的识别,正确的是( )。Ⅰ.土越软、覆盖层越厚,震害越重Ⅱ.土越软、覆盖层越厚,震害越轻Ⅲ.场地类别为Ⅰ类的,说明土层密实坚硬Ⅳ,场地类别为Ⅰ类的,说明土层密实松软

A.Ⅰ、Ⅳ
B.Ⅰ、Ⅲ
C.Ⅱ、Ⅳ
D.Ⅱ、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场地的识别。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土越软、覆盖层越厚,震害越重;场地类别为Ⅰ类的,说明土层密实坚硬,属于坚硬土质。

第9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液化 B.不液化 C.考虑液化影响 D.不考虑液化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3. 3条,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0 +db -2
dw>d0 +db -3
du + dw>1. 5 d0 +2db-4. 5
本题中,地下水位深dw为5m,上覆非液化土层深度du为7m,基础埋深db为2m,液化土特征深度d0经查表为8m。即7<8+2-2;5<8+2-3;7 +5<1.5×8 +2 ×2-4.5。显然该场地不属于此类型,需要考虑液化影响。

第10题:

某黄土场地中拟建建筑物轮廓为20m×30m,采用单液硅化法消除地基湿陷性,满堂三角形布桩,钻孔间距为0.8m,压力灌注,湿陷性黄土层厚5.0m,孔隙比为0.95,灌注时硅酸钠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14,溶液填充孔隙的系数为0.7,加固该场地需用硅酸钠溶液( )t。(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A. 1166 B. 1265 C. 1317 D. 1368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6. 2. 2条:
地基加固前,土的平均孔隙率为:n=e/(1+ e)= 0.95/(1+0.95)=0.487;
拟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体积为:V=20×30×5=3000m3;
则硅酸钠溶液的用量为Q=Vndsα=3000×0.487×1.14×0.7= 1165. 9t。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