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医学高级)

问答题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2岁,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0天。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70/110mmHg。左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3.鉴别诊断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2岁,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0天。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70/110mmHg。左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3.鉴别诊断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脑梗塞在临床上常急性起病,影像上也有典型的表现,诊断不困难。有时局灶性梗塞呈类圆形,就要与转移瘤和胶质瘤区别。根据病灶的形态,有无占位效应及周围有无水肿等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偏瘫,急查CT如图,该患者可能出现

A.左侧肢体无力

B.右侧肢体无力

C.左侧肢体感觉减退

D.胸4以下感觉减退

E.双侧下肢振动觉消失


正确答案:B

第2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8岁,干部,高血压史多年,不规则服药,因由半身偏瘫麻木1小时入急诊。
患者1小时前在大会发言时,突感头痛,而后出现右半身麻木,右侧肢体瘫痪,其中出现呕吐一次,送至医院途中意识渐朦胧。
体检:血压200/110mmHg,嗜睡,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Babinski征(+),颈可疑抵抗。感觉系统查体不配合。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头颅CT可见左侧内囊类圆形出血灶。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脑出血。其诊断依据是:
(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在情绪激动时发病。
(2)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并伴轻度意识障碍,查体见血压显著升高,中枢性面舌瘫和同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侧病理征阳性。
(3)辅助检查CT可见到出血灶。
2.鉴别诊断
(1)脑梗死小面积的脑梗死临床表现和脑出血相似,通过头颅CT的检查可鉴别。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症状突出,一般无局灶体征,通过头颅CT可鉴别。
3.进一步检查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可作以下检查:
(1)TCD了解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
(2)颈部血管超声。
(3)头颅MRI和MRA。
(4)必要时DSA非高血压性的脑出血患者如怀疑有颅内血管的畸形或动脉瘤,可做DSA发现血管异常。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2)急性期治疗脱水降颅压,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3)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4)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并积极进行二级预防。


第3题:

男性,75岁。头昏、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患者于2小时前早晨醒来后感到头昏、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右上肢无力逐渐加重,到来院时已经不能移动。无耳鸣、视物旋转、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血压波动在140~180/90~110mmhg,未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无血脂异常,无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无吸烟史。查体:T36.5℃,P82次/分,R18次/分,BP180/11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来触及。神经系统:意识清晰,查体合作,吐词含糊、言语欠流利。双侧眼球运动正常,未见眼球震颤,两侧瞳孔直径均为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较左侧浅,露齿时口角左偏,右侧鼓腮不能。右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左侧上下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张力略高,右侧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面部和肢体痛觉较左侧明显减退。头颅CT(发病2小时)示双侧大脑半球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初步诊断(1)急性左侧脑血栓形成;(2)高血压3级:很高危。2.诊断依据(1)急性左侧脑血栓形成①老年患者,未经规范治疗的高血压史。②急性病程,头昏、右侧肢体无力和麻木2小时。③安静中发病,右上肢肌力减退逐渐加重。④查体:吐词含糊、言语欠流利,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瘫痪,右侧偏身痛觉减退。⑤头颅CT示双侧大脑半球未见异常信号。(2)高血压3级(很高危):未经规范治疗的高血压史,本次发病BP180/11OmmHg,本次诊断脑血栓形成。3.鉴别诊断①脑出血;②脑栓塞;③颅内占位病变。4.进一步检查①头颅MRI检查(条件许可时)或复查头颅CT。②颅脑动脉血管CT成像(CTA)或MR成像(MRA)检查。③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5.治疗原则①溶栓治疗;②控制血压、维持生命征稳定。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④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止并发症治疗。⑤二级预防,康复锻炼。

第4题:

男性,56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5年。检查意识清楚,右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病理征(+)为明确诊断,该患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 A、DSA
  • B、腰穿检查
  • C、头颅CT
  • D、头颅MRI
  • E、SPECT

正确答案:C

第5题:

患者,男性,65岁,突发性右侧肢体无力、麻木7小时,午休时发病,无恶心及呕吐,无头痛。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10余年。查体:体温37.1℃,呼吸16次/分,脉搏73次/分,血压150/95mmHg,神志清楚,双眼底视盘边界清楚,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巴氏征阳性该病病变部位位于()

  • A、左侧基底节区
  • B、右侧基底节区
  • C、脑桥
  • D、延髓
  • E、小脑

正确答案:A

第6题:

脑梗死案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天入急诊。
患者于昨日早饭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续20分钟自行缓解,未重视诊治。至中午时再次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家属发现其言语欠清,右侧口角流涎,上述症状持续未缓解,遂来我院急诊就诊。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服药控制。
查体:血压150/90mmHg,心率78次/分。神清,应答切题,右侧鼻唇沟浅,示齿右侧口角低,双眼闭目有力,上视额纹对称。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伸舌右偏。构音欠清,双软腭提升对称有力。余颅神经(-)。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对称正常,腱反射右>左,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左侧(-)。右侧半身针刺觉减退。颈无抵抗。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诊断是:脑梗死。其诊断依据是:
(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在发病前有TIA病史。
(2)临床表现为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的局灶性神经体征,查体见中枢性面舌瘫和同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3)辅助检查CT未见到病灶
2.鉴别诊断
(1)TIA 队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TIA时间长。
(2)脑出血 小量的脑出血临床表现和脑梗死相同,通过头颅CT的检查可鉴别。
3.进一步检查 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可作以下检查:
(1)TCD 了解颅内外血管的血流情况。
(2)颈部血管超声。
(3)头颅MRI和MRA。
(4)必要时DSA 如通过非创性检查发现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可通过DSA直观地发现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可进行侵入性治疗。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和血糖。
(2)急性期治疗 由于患者来就诊已超出6小时的超早期,不再考虑溶栓治疗。
(3)可考虑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4)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5)如发现有颅内外血管狭窄,可考虑相应的治疗如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

第7题:

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讲话不清和呕吐,2h后来急诊。查体:血压220/120mmHg,心律齐,不能讲话,右侧肢体完全偏瘫。首选的检查是()

  • A、脑电图
  • B、头颅MRI
  • C、头颅CT
  • D、经颅多普勒超声
  • E、脑血管造影

正确答案:C

第8题:

患者女,62岁,晨起发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次日病情加重,又出现言语不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显示左侧内囊区低密度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TIA

B、脑栓塞

C、脑血栓形成

D、脑出血

E、SAH


正确答案:C

第9题:

男性患者,64岁,以"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昏迷1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2年。查体:血压210/120mmHg,浅昏迷,左瞳孔5mm,右瞳孔2.5mm,眼底无出血,右侧肢体偏瘫,右侧Babinski征阳性。为明确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A、心电图
  • B、腰椎穿刺
  • C、TCD
  • D、CT
  • E、DSA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2岁,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0天。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70/110mmHg。左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 2.诊断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有高血压,一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
3.T1加权示左颞顶叶皮层下区略低信号影。T2加权示左颞顶叶病灶呈高信号影。双侧基底节区亦可见多发点状长T1长T2信号影,无占位效应。病灶周围无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