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

单选题《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  )崖也。”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 A 谓B 之为言C 读曰D 犹

题目
单选题
《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  )崖也。”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    
A

B

之为言

C

读曰

D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犹”字是古书注解中的术语,使用时被释者往往都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在题干的例子中,用“崖”释“侧”,即“崖”“侧”意义相近,这种犹字,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等于说”。“谓”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是用来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解释抽象的事物或现象;“读曰…”则是用来说明通假字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

A.《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D.《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答案:B
解析:

第2题:

成语:“不稼不穑”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哪一句?


正确答案:“不稼不穑”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第3题:

通行的诗经注本有()

A《毛诗正义》

B《诗集传》

C《诗毛氏传疏》

D《毛诗传笺通释》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诗》:“在河之浒。”毛传:“水崖()浒。”


正确答案:为曰

第5题:

《诗》:“何有何无,黾勉求之。”毛传:“无()矣也。”


正确答案:

第6题:

《诗经·伐檀》中写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诗和哪个成语表现的意思相同?


正确答案:“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和“尸位素餐”表现的意思相同。

第7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第8题:

《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崖也。”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谓

B.之为言

C.读曰

D.犹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诗》:“缁衣之好合。”毛传:“好()宜也。”


正确答案:

第10题:

《诗•嵩高》:“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毛传的训诂形式是()

  • A、形训
  • B、反训
  • C、声训
  • D、义训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