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单选题在解决李某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王某与社会工作者陈某共同合作、应对,从而解决了李某的问题。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特点。A 注重实践B 强调专业方法C 互动合作D 多方协同

题目
单选题
在解决李某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王某与社会工作者陈某共同合作、应对,从而解决了李某的问题。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特点。
A

注重实践

B

强调专业方法

C

互动合作

D

多方协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解决李某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邀请了律师、心理学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一同会商,从而解决了李某面临的多种问题。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社会工作的( )特点。

A.注重实践
B.强调专业方法
C.互动合作
D.多方协同

答案:D
解析:

第2题:

李某的丈夫脾气暴躁,经常打骂李某,李某不知道该不该离婚,想请社会工作者帮忙拿主意。社会工作者协助李某分析其个人及其家庭的处境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但并没有劝李某离婚或者不离婚。这里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遇到的伦理难题是( )。

A.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B.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C.服务对象自决
D.保密议题

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尽力鼓励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目的是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在自助中成长和变化。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社会工作者却要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如因生理、心理和其他原因,他们可能没有能力作决定,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清晰的判断,需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尽管如此,社会工作者还是要尽可能避免为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这里存在着伦理困境。如果实在不能避免此种情形,社会工作者则需要与伦理专家和同事等商议,集体作出一个适当的伦理决定,以避免出现任何伦理错误和失误。

第3题:

刘某与丈夫离婚,从而导致其精神崩溃,在社会工作者的多次服务后,刘某逐渐恢复正常,这体现了社会工作( )的目标。

A.激发潜能
B.解救危难
C.解决社会问题
D.促进发展

答案:B
解析:
当个体的生命受到威胁、个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伤害时,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危机,帮助他们生存下来生活下去。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负有职业上的责任。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故选B。

第4题:

(2016年)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别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境,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
李某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答案:
解析:
1.社会工作者采取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对假释人员李某进行了心理矫正、情绪辅导、家庭关系调和、促进就业、帮困解难和做好基本生活救助,促使其适应社会。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了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其中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此案例中,A指假释后的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后再进行办理。B指李某假释后回到社区,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C指李某认为工作人员故意刁难,看不起他,十分生气,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真正引发李某情绪失控和行为不当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当李某了解到真正引发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时,李某就需要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且与具体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连接起来,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第5题:

陈女士与丈夫离婚导致其精神一蹶不振,从而吸食毒品以缓解精神痛苦,社会工作者李某对其开展服务,帮助陈女士发现行为问题、重塑行为、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在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李某担任了()角色。

A:治疗者
B:倡导者
C:关系协调者
D:支持者

答案:A
解析:
考点:治疗者的概念。

第6题:

由于工作繁忙,张某放暑假的儿子无人照看,社会工作者小王协调张某所在社区的家政服务机构,解决了张某儿子的照管问题。小王提供的这项服务体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A:解除危难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解决社会问题

答案:B
解析:
每个社会成员都会遇到诸多困难。一些困难比较严重,当事人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本案例中,小王提供的帮助,解决了张某照管儿子的问题,正体现了这种目标。

第7题:

在解决李某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王某邀集了律师、心理学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一同会商,从而解决了李某面临的多种问题。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特点。

A.注重实践
B.强调专业方法
C.互动合作
D.多方协同

答案:D
解析:
考点:社会工作者协同不同方面人员一起解决复杂问题。 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
6:多方协同。

第8题:

在解决李某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王某邀集了律师、心理学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一同会商,从而解决了李某面临的多种问题。在这一案例中,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特点。

A:注重实践
B:强调专业方法
C:互动合作
D:多方协同

答案:D
解析:
考点:社会工作者协同不同方面人员一起解决复杂问题。

第9题:


(案例分析题,20分)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修改。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多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能全部解决,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未能成功,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


2.(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创业。


(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自己适合的工作。


(3)李某已经25岁却还依靠父母,社工小王可以从其父母方面人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0题:

(2018年)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与李某进行了第一次接案面谈。
小王说:“你好,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
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低头不语……
小王:“请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专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
李某:“我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
小王:“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
李某:“我听说其他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
小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李某:“那你快点啊,我等着你早点给我送来补助金,你也要尽快给我找到工作啊!”机构督导老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的第一次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
问题:
 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是:
(1)界定问题的入手点在于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小王在与李某进行面谈时,关注了服务对象李某所说的个人所遇到的基本生存条件问题,对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2)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寻求帮助的原因,不了解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未问询矫正对象李某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3)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对自己的看法。不清楚李某认为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程度。
(4)界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不断沟通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经过双方一系列的讨论和磋商来形成对问题的共同看法。从本次面谈来看,小王并没有与矫正对象李某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双方没有一起探讨出共同为之努力所希望改变的问题。可以说,小王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小王在面谈中,并没有明确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他只是表达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询问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而忽视了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角色的期望和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双方并没有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王也无法帮助服务对象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2)会谈的目的在于取得共识,作为“助人自助”的活动,小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双方并未进一步沟通双方想法的差异与距离,也没有经过最后一次协商达成一致的看法。小王在矫正工作中并未引导矫正对象共同参与,一起制订目标和计划,取得共识,达成协议。
(3)小王没有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会谈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与服务对象没能建立专业关系,信任感建立不充分。可见小王并没有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题考查社会实务通用过程中的接案。会谈是接案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考生应准确掌握会谈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才能合理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从而顺利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