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

问答题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问题:1.从儿童保护

题目
问答题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问题: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校三年级小强与同班女生小红发生矛盾,打了小红,老师对小强进行了批评教育。小红父亲得知此事赶到学校,冲进教室,不顾上课老师的阻拦,将小强打伤。事后小强家长将小红父亲和学校一起告上法庭。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这起学生伤害事故负责的主体包括()。

A.上课老师
B.学校
C.小红父亲
D.小强自己

答案:B,C
解析:
案例中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案例中学校未充分履行管理和保护义务,有过错行为,所以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小红父亲是直接造成小强伤害的直接人,应负有相应责任。

第2题:

三年级学生小明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够集中,好动,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和小明的父母很着急。后来小明下定决心准备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这个坏毛病,但是-开始上课就有不由自主地开始分心了.
题目:你如何帮助小明改掉这个坏习惯?


答案:
解析:

第3题:

小明上学经常迟到,为了不影响其它同学,老师可以不让他上课。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
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
,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
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
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
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
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
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来看,小红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由小红身上有多出瘀伤可以看出,
小红在家里曾经遭受并且可能仍在遭受暴力虐待。
(2)被忽视。由案例中小红近期的衣着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家长联系不上等等,都可以看出
,小红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处于被家庭成员忽视的境地。
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
(1)询问。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向小红询问,或者向小红的老师、同学和邻居等人询问,
来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2)咨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儿童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以求对小红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3)观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小红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来获得相关的资料。
(4)家访。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小红进行家访,以求获得在机构面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5)利用已有资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小红的成绩单、
品德鉴定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第5题:

材料:
小红同学原来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游,虽然比较内向,但一直比较认真努力。从这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就发现,小红变得比之前更内向了,话更少了,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独自哭泣,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发现,原来小红的父母离异了。
小刚同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10名,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一次数学课被老师当众指责之后开始上课睡觉,学习态度开始变得不认真,成绩也大不如前。
班主任针对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事件很苦恼。
问题:
(1)请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2)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请针对小红和小刚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
解析: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7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是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材料中小红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小刚因为老师的批评,导致其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而这两位同学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认知需要,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我会去帮助小红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一方面我会自己并且号召班级同学给予小红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我也会和小红的家长取得沟通,让其家长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我会帮助小刚满足尊重的需要。我会通过和小刚谈话让小刚认识到数学老师并非故意要批评他,而是希望小刚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肯定小刚过往的成绩,让小刚感受到尊重与关爱。

第6题:

医师周某与会计师郭某离婚后,12岁的女儿小红随周某生活。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法院对郭某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请求应予支持?( )

A.郭某要求小红与其共同生活
B.周某对小红不履行抚养义务
C.周某虐待小红
D.小红愿意随郭某生活
E.周某患重病但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B,C,D
解析:

第7题:

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为任课老师怎么办?


答案:
解析:
如果遇到以上问题,我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我会找这位学生沟通交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改掉不良习惯。
第二,我会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这位学生的最近状况,相互沟通后,一起商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我会召开关于“培养学生注意"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遇到此问题,我不会一味的苛责学生,我会认真了解问题所在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8题:

小红是某中学的初中生,学习成绩较差,则她的父母可以让小红辍学。( )


答案:错
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一、二款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 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根据《义务教育法》 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 育。”因此,小红是初中生,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父母不得让其辍学。

第9题:

下列属于负强化现象的是( )。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C.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D.父母奖励考试成绩优异的小红

答案:C
解析: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C项教师撤销对小明的批评,属于负强化。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A项是惩罚。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B项是消退。D项属于正强化。

第10题:

小红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也越来越不好。班主任老师发现,原来穿着整洁的小红,现在邋里邋遢。最近的家长会家长都没参加,打电话也都无人接听。班主任老师家访后,发现小红居住在老旧社区,租房人员很多。了解后知道小红的父亲因为酗酒经常殴打其母亲,母亲不堪忍受,离家出走。班主任找到社工,转介小红,社工发现小红回答家里的问题时,神情紧张,身体多处瘀伤。
【问题】
1.从儿童保护角度,分析小红面临的风险。
2.根据案例,通过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来分析小红的需求


答案:
解析:
1.儿童有受保护的需要,即儿童的免遭伤害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小红面临的风险如下: (1)儿童虐待:小红身体多处瘀伤,表明小红受到身体虐待。
(2)儿童忽视:小红现在穿着邋里邋遢,说明小红的日常生活照料受到忽视;家长会没有家长参加,说明小红受到教育的忽视。
2. 为了更好地分析小红的需要,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收集资料:
(1)家庭走访:是儿童社会工作者的常规工作内容。走访的目的是到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实地观察和感受儿童的生活环境,并在自然的环境中与儿童及其家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到小红家庭去走访。
(2)实地观察: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儿童的家庭里,按照儿童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论,直接观察和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儿童自身的、家长的和家庭的。例如,儿童家庭居住的房屋情况,儿童在家庭中的学习空间情况和学习用品、课外书籍、参考资料等。
(3)面谈: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以了解儿童服务需求为目的,与儿童及其家人、邻里、同伴进行的面对面谈话。这种面谈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即具有每谈必问的核心问题,以保障获得有效的服务需求评估信息。
(4)查阅文档:社会工作者围绕儿童服务需求评估开展的文件和档案查阅工作。在儿童服务需求评估过程中,常见的查阅内容包括儿童的健康记录文档、在校成绩记录文档、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等。另外,还可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的特点查阅其他文档,如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事实记录以及拘留记录等。
(4)进行家访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