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随着《上海市生活拉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混扔拉圾将被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若单位没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最高罚款5万元。从条例试行开始,被垃圾分类支配的上海人民,衣食住行都围绕“垃圾”展开。近年来,垃圾量迅速增长,拉圾分类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但是随着政策的实施,有的人就会抱怨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进行垃圾分类。由于垃圾的大量产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垃圾会破坏良好的生活环境,污染水源、土壤、空气。垃圾分类可以将拉圾中的可回收物充分地分捡出来,然后统一处理,让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况且垃圾不仅影响我们人类,同样还在威胁各种野生动物的性命:被塑料袋缠住窒息的小海狮、误食垃圾而死的鱼等等,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难道以后我们的下一代要通过标本来观察动物的模样吗?如果出台了垃圾分类的政策,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变好,若有的人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唯有罚款,方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在垃坂分类之前,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每次台风过境之后,留下的不仅是残破的建筑和花草,还有从海面上刮来的各类垃圾。上海阳光小区举办了垃圾分类讲座后乱丢垃圾现象反而较之前增加了10%,这说明垃圾分类的讲座对减轻上海乱丢垃圾的现象无帮助。在垃圾分类上,日本很有发言权,日本把垃圾分类落实到每家毎户花了30年的时间,那中国也要花费30年的时间。但是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能再等30年吗?
答案:
解析:
①垃圾的大量产出→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变得岌岌可危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问题是次生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可能主要是自然灾害引发的地震、洪涝、台风等导致的原生环境问题。而且即使垃圾大量产出,如果我们没有随意丢弃垃圾,而是做好垃圾分类,正确地处理好垃圾,如把可回收垃圾重复利用,把易降解的垃圾堆肥处理等,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不一定就岌岌可危。②出台了垃圾分类的政策→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好即使出台了垃圾分类的政策,但是该政策终究是一个外在的措施,若人们没有从心里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也许不能很好地执行该政策,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未必会变好。更何况如果仅仅出台垃圾分类的政策,而不能把该政策彻底落实到实处,也难达到生存环境变好的目的。③罚款→唤醒环保意识罚款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手段,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措施,而环保意识是主观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罚款可能会让一些人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故意乱丢垃圾,这样可能会达到相反的效果,而非唤醒他的环保意识。④阳光小区举办讲座后乱丢垃圾现象增加10%→垃圾分类讲座对减轻上海乱丢垃圾的现象无帮助仅凭一个小区的现象不足以判断整个上海举办讲座不能减轻乱丢垃圾的现象。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阳光小区乱丢垃圾现象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老人、小孩较多,对新事物接受的较慢导致。并且阳光小区的居民现状可能代表不了代表整个上海的居民现状,它只是上海千千万万小区中的一个,显然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⑤日本花30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落实→中国也要用30年落实垃圾分类日本花30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落实,那中国也需花30年的时间吗?未必。中国和日本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有所不同,人口结构不同,在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上和接受程度上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日本的情况类比中国的情况,该论证有“不当类比”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