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单选题()以后,不见简牍出土。几乎全面用纸。A 西晋B 东晋C 东汉

题目
单选题
()以后,不见简牍出土。几乎全面用纸。
A

西晋

B

东晋

C

东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以后,不见简牍出土。几乎全面用纸。

  • A、西晋
  • B、东晋
  • C、东汉

正确答案:B

第3题: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简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作为汉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不仅发现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使用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一般用竹、木制成,流行时间大约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前5世纪-3世纪)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牍才逐渐被废除。目前发现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简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的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第5题:

简牍制度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第6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

  • A、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
  • B、十三大以后全面展开
  • C、十四大以后全面展开
  • D、十五大以后全面展开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牍近代出土的情况及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汉代、西晋、南北朝、宋代都有简牍出土,但均未能保存下来。古代简牍墨迹的大量发现,并得以保存和研究,则是近代的事。简牍发现的地点,可分西北和中原两大区域。西北有甘肃的敦煌、酒泉、居延(今内蒙额济纳旗)、武威,新疆的塔里木河、楼兰、和阗、青海的大通等处。中原有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江陵、云梦,河南的信阳,河北的定县,山东的临沂等处。西北地区发现的简牍多为木简,中原地区多为竹简,这和就地取材和得以保存的气候条件有关。
建国前,在西北地区多次发现简牍。发现简牍较多的是匈牙利人史坦因,他在1901年率领印度考古调查团来到我国西北地区,在1906年——1916年又来了两次,先后在新疆于阗、甘肃敦煌、酒泉得简牍约千余件,大至为西汉、东汉、西晋间的遗物。另外,发现得最多的是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斯文·赫定和贝格曼,1930年他们在居延地区多处发现简牍,总数达一万余件,大至是西汉和东汉的遗物。可惜这两批实物已流落海外了。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文物考古工作十分重视,对古代简牍作了大量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古代简牍在全国各地新出土并见于书刊发表的就有三十余次,从数量和内容方面都远超过去。在西北地区,甘肃武威四次发掘出汉简;居延地区在1972年——1974年竟出土二万余枚汉简;1979年敦煌又有新汉简出土,获一千二百余枚,字迹清晰,是继《流沙坠简》之后又一次新发现。在中原地区,湖北江陵前后四次出土简牍共二千六百余枚,除其中三十七枚楚简外,其余都是西汉竹简;湖北云梦1975年出土秦代竹简一千一百余枚;湖南长沙1951年——1954年先后出土战国简一百五十三枚,1973年出土汉简六百余枚;山东临沂1972年出土汉简四百九十余枚;河南信阳1957年出土战国简二百二十九枚;在河北定县、安徽阜阳、江西南昌、四川青川等地均有简牍出土。另外,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帛书老子两卷、及帛书战国策,经考定是西汉时的遗物。
中国文字的字体,在秦到两汉是重大变革时期。过去由于仅凭碑刻文字来说明这段时期的概状,明显地留下了不少历史的空白,不足以解释这段时期的文字演变过程。现在有了战国、秦、西汉、东汉、西晋这些简牍、帛书墨迹,可作为真实反映这时期文字演变的实物佐证。通过这些简牍文字,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些情况:一,隶书的出现早于小篆,它不是由小篆演变而来,主要是由大篆演变而来的;二、从云梦秦简的出土,使人们见到了秦隶的真貌,纠正了过去把“秦诏版”当做秦隶的误解;三、隶书的成熟期应是在西汉时,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东汉时期;四、在这些简牍中,篆、隶、真、行、草(章草)俱有,可以看到那时用笔的原貌,并能证明西汉时期就是真、行、草的孕育时期;五、填补了书法史上西汉文字流传极少和产生章草的不足。因此,简牍书法可以同秦汉刻石并驾齐驱,成为并列的两大系统,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8题:

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不可能出土:

A.简牍
B.漆器
C.铁制农具
D.宣纸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纸起源于西汉时期,那时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所用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一直到唐朝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宣纸才被发明和逐渐普及。所以宣纸不可能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

第9题:

简牍制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第10题:

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自1972年在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出土了大量竹、木简牍和帛书。这些墨迹的发现,打破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说法。


正确答案: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阜阳双古堆、江陵张家山、连云港、仪征胥浦,“西汉未有隶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