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多选题某商业银行推出“校园贷”业务,旨在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额度不等的消费贷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2017年真题]A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贷”业务,须经国务院银监机构审批或备案B在校大学生向银行申请“校园贷”业务,无论资信如何,都必须提供担保C银行应对借款大学生的学习、恋爱经历、父母工作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D银行为提高“校园贷”业务发放效率,审查人员和放贷人员可同为一人

题目
多选题
某商业银行推出“校园贷”业务,旨在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额度不等的消费贷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2017年真题]
A

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贷”业务,须经国务院银监机构审批或备案

B

在校大学生向银行申请“校园贷”业务,无论资信如何,都必须提供担保

C

银行应对借款大学生的学习、恋爱经历、父母工作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D

银行为提高“校园贷”业务发放效率,审查人员和放贷人员可同为一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信用创造的主体来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有()。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允许某人对其所购置的装修材料以分期付款方式在两年内还清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1000万元的贷款

答案:A,C,D
解析: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或银行以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包括:①工商企业为信用主体,向消费者提供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的商品信用;②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信用主体,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性质的信用。选项B为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属于商业信用;选项E为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信用,属于银行信用。

第2题:

下列属于银行信用的有( )。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为购买建材向一家钢厂预付200万元的货款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l000万元的贷款

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查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通过存、放款形式的业务活动所提供的信用。选项A属于消费信用。选项BC属于商业信用。

第3题:

按信用创造的主体来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有( )。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允许某人对其所购置的装修材料以分期付款方式在两年内还清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1000万元的贷款


正确答案:ACD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Ⅰ.银行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Ⅱ.以商品交易为目的的预付定金
Ⅲ.企业间的商品赊销
Ⅳ.企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房屋

A.Ⅰ、Ⅳ
B.Ⅰ、Ⅱ、Ⅲ、Ⅳ
C.Ⅰ、Ⅱ、
D.Ⅱ、Ⅲ、Ⅳ

答案:A
解析:
消费信用指的是企业、金融机构对于个人以商品或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企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房屋或者高档耐用消费品,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Ⅱ、Ⅲ项属于商业信用。

第5题:

按信用创造的主体来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有(  )。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允许某人对其所购置的装修材料以分期付款方式在两年内还清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答案:A,C,D
解析:
B属于商业信用。

第6题:

下列属于银行信用的有()。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为购买建材向一家钢厂预付200万元的货款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1000万元的贷款

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查银行信用。选项A属于消费信用。选项BC属于商业信用。

第7题:

某商业银行推出“校园贷”业务,旨在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额度不等的消费贷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银行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贷”业务,须经国务院银监机构审批或备案
B.在校大学生向银行申请“校园贷”业务,无论资信如何,都必须提供担保
C.银行应对借款大学生的学习、恋爱经历、父母工作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D.银行为提高“校园贷”业务发放效率,审查人员和放贷人员可同为一人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之贷款业务。 A项:《商业银行法》第3条第2款规定,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8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所以,开展校园贷需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或备案。A正确。
B项:《商业银行法》第36条第2款规定,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B是错误的。
C项:《商业银行法》第35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法律并未要求对借款人的“学习、恋爱经历等”情况进行审查,C错误。
D项:《商业银行法》第35条第2款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因此,审查人员和放贷人员为同一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8题:

按照信用创造的主体来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下列属于银行信用的有( )。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为购买建材向一家钢厂预付200万元的货款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l000万元的贷款


正确答案:DE
选项A属于消费信用。选项BC属于商业信用。

第9题:

规范校园贷

背景链接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2017年9月,一条新闻再次将关于校园贷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21岁的某大学生先后在10多个校园贷平台贷款,贷款数额达到20多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找同学帮忙贷款,而贷款的用途主要用在偿还前期贷款以及与同学聚餐上面。最终,在各类校园贷平台的催款压力,甚至恐吓电话的威胁下,这名正值花季的大学生选择自杀这条不理智的道路。
综合分析
[现状影响]
校园贷,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范围内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金融借贷,其主要是通过网络形式进行的,只要你是在校大学生,通过网上填写相关资料、接受审核并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后,很容易获得信用贷款。这样的便捷操作本意在于方便大学生通过尽可能简便、有效的申报手续,在资金短缺时选择使用小额信用贷款获取资金。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原因分析]
首先,部分不良借贷机构的虚假宣传与学生群体对金融知识的普遍匮乏。很多从事不正规校园借贷的平台方的宣传都是以“便捷”、“低息”作为噱头,吸引有资金需求的学生上门。而大学生作为刚刚接触社会,普遍还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的群体,很容易陷入此类“骗局”,形成利滚利的高利贷而无力偿还,最终产生无奈结局。
其次,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需求,否则校园贷业务也不会有存在的市场,正是需求才决定了供给。也正是因为金融需求的存在,所以当相关文件对校园贷行业进行了整治之后,出现的真空地带则迅速被一些顽固存在的不法放贷方占据,这也是文章开头新闻产生的原因。
参考对策
对于银行业而言,进入“校园贷”领域,首要目的并非盈利,而在于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除了提供优质的校园金融产品,银行业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群体金融意识和诚信理念的培育上。
监管层也明确要求各银行机构在宣传服务月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走入各高校,面对学生及辅导员群体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和诚信理念宣导,引导高校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并培养诚信理念和信息安全意识。
家长、学校和老师,必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理性消费的意识,避免出于攀比、虚荣等等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成为大学课程表之外的“必修课”。


答案:
解析:

第10题:

关于助学贷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当年没有获得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B、在校大学生只能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 C、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一年一贷
  • D、预科生不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