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竞赛

多选题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东以上观点表明()。A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C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题目
多选题
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东以上观点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C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了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材料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当然缺点也有。从工作来看,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是急了一些。”

请回答:

(1)如何认识毛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依据与历史必然性?

(2)如何正确评价我国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

第2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 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 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 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 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 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 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
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 的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解析]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重要经验。其中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 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材料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说明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要辩证地看 待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相结合。

第3题: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个夜话,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腾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帮助中国。

第5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 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入,再胜利、再失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 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 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自由诗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 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 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 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2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 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 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3分)
【命题依据】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 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巷中的经验 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 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 ,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 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 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 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解理思路】
(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 本任务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综合性试题。
(2)本题属于社会热点题,通过毛泽东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考査 对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贡献的理解和应用。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艰难探索要说明的问 题:就是革命需要艰难探索,建设同样需要艰难探索,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回答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艰辛 探索的评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届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有的没有形成 体系,有的没有付诸实施,但是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6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 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 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 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 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 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 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
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
解析:
[解析](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 建设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 这条道路是艰辛的。一方面在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 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及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经济、政 治、文化建设方面都是我党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但是在探索过 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这些错误的思想 由于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不 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 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第一,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尤其是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 要将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第二,要注重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 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 是,深入了解国情,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就会延误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事业。第四,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就必须用于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7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 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入,再胜利、再失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 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 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自由诗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 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 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
解析: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遭 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 的历史经验。(5分)
【命题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 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巷中的经验 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 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 ,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 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 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 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解理思路】
(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 本任务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综合性试题。
(2)本题属于社会热点题,通过毛泽东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考査 对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贡献的理解和应用。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艰难探索要说明的问 题:就是革命需要艰难探索,建设同样需要艰难探索,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回答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艰辛 探索的评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届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有的没有形成 体系,有的没有付诸实施,但是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 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三,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第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2)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9题:

毛泽东曾说我们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缓和国内矛盾和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发展中国人民的自己的力量,共同打日本”,据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

A.要求农民交租交息
B.损害了农民阶级抗日积极性
C.其目的是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
D.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正确分析】减租减息是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具体内容有:第一,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第二,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1937年,晋察冀边区率先实施减租减息政策,提出“二五减租”和“一分利息”的口号。1940年后,各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这一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干扰分析】抗日时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农民阶级的抗日积极性,故B选项错误。

第10题: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