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专业知识

单选题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阶段。“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题目
单选题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阶段。“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首先理清“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②、③、④都符合这一时间要求。然后理清“全球史观”强调是一个整体,而新航路开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联系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整体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方史学界学者集体编纂的中国通史类书籍是()。

A.《剑桥中国史》

B.《哈佛中国史》

C.《国史大纲》

D.《古代中国与世界》


参考答案:A

第2题:

13世纪后西欧的地方习惯逐渐编纂为成文法典()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通史》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民族企业出现;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破;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引进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堂。

第5题:

英国哲学家边沁首倡编纂国际法是在()世纪,国家间的官方编纂活动是在()世纪。


正确答案:18;19

第6题:

简述唐朝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

(1)从中国历史看,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
①唐朝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并加以发展和完备,对后世和亚洲一些国家都有影响。
②唐朝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唐后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奠定了基础。
③唐朝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壮大和发展。
④唐朝文化博大精深,它在继承以往各代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2)从当时世界范围看,唐朝是最先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①先进的社会制度使中国成为世界历史的先导。
②唐朝的社会经济远远高于西欧,城市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很有影响,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④唐朝时的中国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第7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第8题:

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和()。


参考答案:刘向;刘歆;《别录》;《七略》

第9题:

西方史学界学者集体编纂的中国通史类书籍是()。

  • A、《剑桥中国史》
  • B、《哈佛中国史》
  • C、《国史大纲》
  • D、《古代中国与世界》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于()

  •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