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单选题1941年到1945年的重庆“雾季公演”,每年都是几十出话剧搬上舞台。其中《梅雨》、《残雾》、《升官图》、《长夜行》的作者依次分别是(  )。A 田汉、老舍、陈白尘、于伶B 老舍、田汉、陈白尘、于伶C 田汉、老舍、于伶、陈白尘D 于伶、田汉、老舍、陈白尘

题目
单选题
1941年到1945年的重庆“雾季公演”,每年都是几十出话剧搬上舞台。其中《梅雨》、《残雾》、《升官图》、《长夜行》的作者依次分别是(  )。
A

田汉、老舍、陈白尘、于伶

B

老舍、田汉、陈白尘、于伶

C

田汉、老舍、于伶、陈白尘

D

于伶、田汉、老舍、陈白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正确答案: ①戏剧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②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第一届雾季戏剧公演,参加演出的剧种有话剧、川剧、越剧、评剧及民间曲艺,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计有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孩子剧团、中央广播电台、中电剧团、中国实验歌剧团、中宣部实验剧院、中国艺术剧社、怒吼剧社、育才学校戏剧组、朝阳大学剧社、国立剧专校友剧团、中国银行业余剧团、越剧剧团、川剧剧团等,演出大型话剧29部,如《天国春秋》、《大地回春》、《棠棣之花》、《屈原》等,此外,还有多部歌剧等。
③此后的两次雾季戏剧公演,亦盛况空前,共演出大型话剧40余部。三次雾季戏剧公演,在中外近现代戏剧史上纯属壮举,意义重大,对重庆抗战戏剧乃至整个文艺界、文化界是一次大检阅、大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第2题:

被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A、《升官图》
  • B、《雾重庆》
  • C、《风雪夜归人》
  • D、《捉鬼传》

正确答案:A

第3题:

作滞留喷洒时的雾滴尺寸应选用()

  • A、气雾级
  • B、弥雾级
  • C、细雾级
  • D、中雾级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下述哪部话剧是讽刺喜剧()

  • A、《升官图》
  • B、《岁寒图》
  • C、《长夜行》
  • D、《丽人行》

正确答案:A

第5题:

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是()话剧作品有()()。

  • A、《正红旗下》;《茶馆》;《龙须沟》
  • B、《正红旗下》;《四世同堂》;《龙须沟》
  • C、《残雾》;《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 D、《残雾》;《茶馆》;《骆驼祥子》

正确答案:A

第6题:

强度受日变化影响最大的雾是()。

  • A、辐射雾
  • B、沿海平流雾
  • C、锋面雾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第7题:

雾季公演


正确答案: 抗战后期,重庆常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大型的戏剧演出只能安排在轰炸无法进行的时候。重庆的其后恰恰有这样的特点: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半年时间大雾笼罩,成为雾季。在雾季,由于重庆地处群山之间,地形复杂,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日军飞机无法出动,轰炸的危险性很小,相对而言是个安全期。所以全年的戏剧演出活动就集中在雾季这几个月里。为了雾季的演出,各个演出单位会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准备。从1941年10月至1945年,重庆一共进行了四次戏剧演出,史称“雾季公演”。

第8题:

应用裂隙片进行验光时雾视量为()。

  • A、视力雾视到0.5以下
  • B、视力雾视到0.6以上
  • C、视力雾视到0.2
  • D、视力雾视到0.1以下

正确答案:A

第9题:

1941年到1945年的重庆“雾都公演”,每年都是几十出话剧搬上舞台。其中《梅雨》、《残雾》、《升宫图》、《长夜人》的作者依次分别是()。

  • A、田汉、老舍、陈白尘、于伶
  • B、老舍、田汉、陈白尘、于伶
  • C、田汉、老舍、于伶、陈白尘
  • D、于伶、田汉、老舍、陈白尘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分析“雾都”重庆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①地处河流汇合成,水汽来源丰富,空气湿度大;②地形崎岖,风速小;夜晚周围山地冷空气下滑,近地面空气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③工业发达,空气中烟尘微粒多,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