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  )是明代柳州八大贤之一,官至刑部云南司郎中。A 戴钦B 柳宗元C 冯京D 陈继昌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  )是明代柳州八大贤之一,官至刑部云南司郎中。
A

戴钦

B

柳宗元

C

冯京

D

陈继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立于明代的廷杖制度,具体执行廷杖击杖责打的是:( )

A.司礼监宦官

B.兵部官员

C.刑部官员

D.锦衣卫人员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刑罚制度。廷杖即依皇帝旨意,对犯颜直谏或者忤旨犯过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由宦官监刑,锦衣卫行杖。廷杖隋唐已有,但仅偶一用之,至明代则成常刑;所以,廷杖制度的创设应是在明代。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第2题:

关于古代司法体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B、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C、明代都察院掌复核驳正,都察院发现有“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驳回刑部改判,并再行复核
D、明代刑部、大理院、都察院三大司法机关统称“三法司”,对重大疑难案件三法司共同会审,称“三司会审”

答案:B
解析:
明代的会审制度包括九卿会审、朝审、大审等。大审始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宪宗命司礼监(宦官二十四衙之首)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从此“九卿抑于内官之下”,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明史·刑法志》载:“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可见,明代的大审不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而是每五年举行一次,A项错误。清末司法机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B项正确。明代大理寺掌复核驳正,而非都察院,C项错误。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故明代时应为“大理寺”,D项错误。

第3题: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司法机关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唐代沿袭隋制,在皇帝之下设置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B.唐代中央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审理,这被称为“三司推事”

C.宋代的司法机关基本上承袭唐制,只是把刑部改成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D.刑部在唐代是由刑部、都官、比部和司门等四司组成,在宋代则由左曹、右曹组成


正确答案:AD
 【考点】唐宋司法机关
    【解析】唐代的“三司推事”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庭审理重大案件,8项错误。把刑部改成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这是清末司法机关改革的内容。C项错误。

第4题: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

  • A、三司
  • B、三省
  • C、内三院
  • D、三法司

正确答案:D

第5题:

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
  •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 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
  • 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正确答案:B

第6题:

唐朝审判制度中的“三司推事”是指()三司。

A、大理寺、户部、刑部

B、户部、刑部、吏部

C、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D、吏部、刑部、御史台


参考答案:D

第7题:

在明的中央机构中,除了部、院、六科之外,合称“三法司”的是( )

A.通政司、都察院、刑部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
D.刑部、通政司、大理寺

答案:B
解析:
刑部受天下复审,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三者合称“三法司”,而通政司掌出纳帝命,受理臣民幸奏,互通上下之情,是皇帝的喉舌,不是司法机构。

第8题:

我国古代司法制度屡经变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代刑部负责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叙复、昭雪等事毋

B.明代在省一级地方设提点刑狱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有权判处徒刑及以下案件

C.北齐最早设立大理寺这一司法机构

D.明代的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对重大疑难案件的会审制度


正确答案:AC
[考点]古代司法制度
[答案及解析] AC。明代省级司法机构是提刑按察使司,提点刑狱司是宋代地方司法机构,明代没有。三司会审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组成。

第9题:

下面关于袁宏道的介绍,正确的有()。

  • A、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I
  • B、明代文学家,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
  • C、官至吏部郎中
  • D、袁宏道是“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
  • E、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正确答案:B,C,D,E

第10题:

杜鹃花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