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多选题“六大为体”、“三密为用”、“四曼为相”是佛教密宗的重要理论。“四曼为相”是指四种曼陀罗,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密宗时的“心中宇宙图”,共有四种(  )。A大曼陀罗B小曼陀罗C三昧曼陀罗D法曼陀罗E羯磨曼陀罗

题目
多选题
“六大为体”、“三密为用”、“四曼为相”是佛教密宗的重要理论。“四曼为相”是指四种曼陀罗,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密宗时的“心中宇宙图”,共有四种(  )。
A

大曼陀罗

B

小曼陀罗

C

三昧曼陀罗

D

法曼陀罗

E

羯磨曼陀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儿童绘画表象符号的运用依次为()。

A曼陀罗——太阳——放射形——人

B曼陀罗——放射形——太阳——人

C曼陀罗——人——放射形——太阳

D太阳——曼陀罗——放射形——人


A

第2题:

密宗的“三密”指的是()

  • A、语密
  • B、身密
  • C、道密
  • D、意密
  • E、口密

正确答案:A,B,D

第3题:

四川汉语系佛教中,最盛的是().

A.禅宗

B.净土宗

C.密宗

D.华严宗


正确答案:A

第4题:

“彼岸花”实际是什么花()。

  • A、繁缕
  • B、矢车菊
  • C、曼陀罗华和曼珠沙华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佛教密宗教义


正确答案: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第6题:

密宗的佛相千奇百怪,而不同于显宗,显密佛相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的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
(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慧资粮平等;
(2)诸佛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
(3)诸佛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
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是,诸佛也有不同个性,如形象、肤色、种姓、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
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密教是显教的高级阶段,显教和密教在总的教义原则上是一致的。显密割裂、重显轻密、重密轻显都是错误的做法,乃智者所不为。
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捷在修定的许多方便法门上。”
显法需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的大行,密法用数世甚至一世就能完成,是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因此,宗喀巴大师称密法为“比佛还难得的宝中之宝”,是真正大智慧的表现。
无论显密,归根结底,真正的佛是具有慈悲内核的见性真智。至于佛的形象形态,那完全是一种适应众生心理形态的方便化形,没有一定的模式。

第7题:

关于父亲创作的曼陀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了佛教曼陀罗和心理学曼陀罗的特点
  • B、是父亲实现自我救赎的途径
  • C、没有时间,中间画的是心爱之人
  • D、色彩艳丽,图案中心端坐着佛祖

正确答案:D

第8题:

洋金花正品原植物为()。

A.毛曼陀罗

B.白花曼陀罗

C.无刺曼陀罗

D.洋金花

E.北洋金花


参考答案:B

第9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
(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
(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
(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
(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
(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
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
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
(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
(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
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
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第10题:

三相交流电路是指由()为电源与负载连接组成的电路。

  • A、一相电势
  • B、二相电势
  • C、三相电势
  • D、四相电势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