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填空题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题目
填空题
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赠从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属于“建安七子”的文人有()

  • A、阮籍;
  • B、王粲;
  • C、刘伶;
  • D、刘桢;
  • E、孔融。

正确答案:B,D,E

第2题:

建安时期,被称为“建安之杰”、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 A、陈琳
  • B、刘桢
  • C、曹植
  • D、王粲

正确答案:C

第3题:

“建安七子”中,以书檄擅名当时的是( )。

A.刘桢、阮璃

B.陈琳、徐干

C.刘桢、徐干

D.陈琳、阮瑀


正确答案:D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七人,其中陈琳、阮璃以书檄擅名当时。

第4题:

《早雁》说说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的表现方法。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同时用雁遭到惊吓而四散飞逃、声声哀鸣,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颔联写失群的孤雁飞过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情景,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颈联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敌人的猖狂、朝延的无能,以致百姓有家难回。尾联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全诗表层意象与深层意蕴两相契合,含蓄而深沉。

第5题:

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在咏物中寄托情志的?


正确答案: 王的《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首有感而发之作。描写的对象是蝉。虽然全篇写蝉,但实则寄予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慨,同时又没有因为当下的处境而哀叹自伤,反而更坚定以往所报持的操守。
诗的首句即点明托喻之物和自己的对应关系。“南冠”点出作者自己“在狱”的身份,“玄鬓”描写的对象自然是蝉;“白头”是自己。这里的“白头”还有深一层意思,即自己思国思民的忧虑之重。颈联物我合一,表面是在写蝉,实则感发自己的处境。秋天阴浓露重,纵想高飞,亦有翼难振。这里暗指自己仕途的不得志。尾联则全然分不清是蝉是“我”,好像在赞美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宣泄而出。
咏物诗所借得物或有相同,所咏之情未必尽同。重在不即不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心志。就蝉诗而言,初唐虞世南所咏之乃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是不依赖外在的势力,表彰高远志向,使踌躇满志的形象。晚唐李商隐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一副怀才不遇的形象。
唐玄宗李忱与庐山禅师的《瀑布联句》,黄檗禅师的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其中充满了禅意,即:人生出处要高,一如低处,则难免下流矣。而唐玄宗的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则大气磅礴,瀑布不留恋小溪小涧,不在小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而是志向远大,一往无前,最终要回归到浩瀚的大海,去掀起万丈波涛。这是借咏物以抒怀明志。
黄巢的《菊花》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的开头似脱口而出,对于金秋的到来充满期盼和自信;第二句说“我花”,可见对菊花的热爱之情;“百花杀”,百花凋残而菊花盛开,可见对菊花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设喻新颖,把菊花黄色的花瓣想象比喻成战士的铠甲,使菊花不仅具有傲霜的劲节,而且具有战士的精神。是借咏菊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之怀。

第6题:

阮籍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他的八十二首()。

  • A、《咏物诗》
  • B、《咏史诗》
  • C、《怀古诗》
  • D、《咏怀诗》

正确答案:D

第7题: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者是沪江校友刘良模,刘良模的夫人是他沪江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他们是在江西庐山上举行的婚礼,后来在山上还刻有“爱石”二字,以为纪念。

  • A、张维桢
  • B、张凤桢
  • C、俞大綵
  • D、陈维姜

正确答案:D

第8题:

“建安七子”中,以书檄擅名当时的是(  )。

A、刘桢、阮璃
B、陈琳、徐干
C、刘桢、徐干
D、陈琳、阮璃

答案:D
解析: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七人,其中陈琳、阮璃以书檄擅名当时。

第9题:

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正确答案:赠从弟

第10题:

“建安七子”中,以书檄擅名当时的是()。

  • A、刘桢、阮瑀
  • B、刘桢、徐干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