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问答题试述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超越?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超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

  • A、《世说新语》
  • B、《聊斋志异》
  • C、《西游记》
  • D、《搜神记》

正确答案:D

第2题:

试述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超越?


正确答案: (1)聊斋志异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而,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新的成就。
(2)六朝志怪小说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在志怪小说作者看来,„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志怪在反映这些内容时,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比如就地狱阴司之类内容而言,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早已出现,但多数都是佛教徒的„自神其教‟,如口念佛经,可受善报之类,或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迷信观念.但这类题材在蒲松龄手里,便成了借揭露阴曹地府黑暗,抨击现实黑暗,发泄内心孤愤的有效途径.他对阴司官吏、鬼神的抨击,矛头就是针对现实的。
(3)聊斋志异)对阴司的描写、刻画,远比六朝志怪复杂和深刻。志怪中的阴司只有个贪鬼、污吏。(席方平),却写了阴司从狱吏;城隍、郡司到冥王的各级官吏上下勾结,贪赃枉法,茶毒忠良;为非作歹。蒲松龄对他们的贪酷行为淋漓尽致的揭露;正是对人间各级官僚机构的否定,对百姓反抗精神的同情和赞扬。

第3题:

鲁迅评()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聊斋志异》


参考答案:D

第4题:

以“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概括《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的学者是()。

  • A、梁启超
  • B、鲁迅
  • C、胡适
  • D、郑振铎

正确答案:B

第5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正确答案:“传奇”指唐代传奇,而“志怪”指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意思是作者用描写委曲细腻的唐代传奇笔法,来写类似粗陈梗概但内容上离奇古怪的六朝志怪题材。

第6题:

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聊斋志异》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试述《聊斋志异》以传奇手法超越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且还超越了它。具休表现是
(1)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唐传奇在艺术上的变化和特点,是由„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生动的故事.亦即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是以叙述—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它与作者作意好奇‟的创作思想一致.《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而发生了质的飞跃.其表现是,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
(2)环境描写较多并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唐传奇中有环境描写,如《柳毅传》,对龙宫和洞庭水色的描写,但比较少.《聊斋志异》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井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如〈田七郎〉中主人公是个猎户,作品介绍七郎住处,这种环境与七郎外貌,性格十分融洽一致,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过程,环境的描写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心理描写较常见、较细腻。唐传奇中像(红线),写红线取金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然而在聊斋志异中却不乏见到.如 (聂小倩),写男主人公宁采臣与鬼魂聂小倩在几个不同场合相遇,所产生的不同想法和心理变化,表现了他们关系的进展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第8题:

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

  • A、《世说新语》
  • B、《聊斋志异》
  • C、《西游记》
  • D、《搜狐记》

正确答案:D

第9题:

《聊斋志异》兼收志怪和传奇的传统,并吸收了白话小说之长,形成自身古雅简练的语言风格。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正确答案: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鬼狐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说的正是《聊斋志异》的特色。所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说蒲松龄接受了前代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聊斋志异》列入“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祖法晋唐的渊源。
这点,还可用蒲松龄本人的话来证明。他在《聊斋自志》中就宣称自己“雅爱搜神”、“喜人谈鬼”。蒲松龄的创作,“拟古”但不泥古,一方面,他自觉地继承古代文言小说的优良传统、踏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另一方面,他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了与其进步思想内容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唐传奇的特色是:“神仙人鬼妖物,都可以随便驱使”文笔是精细的,曲折的,……所叙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澜,不止一点断片,“而且作者往往故意显示着这事迹的虚构,以见他想象的才能。”(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与传奇有怎样的区别?》)蒲松龄则自觉继承志怪的传统,采用传奇描人叙事的艺术手段和格式,“记神仙鬼狐精魅故事”,也偶写“畸人异行”,结果写出了“描写委屈,叙次井然”,以及“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聊斋志异》,大大发展了唐传奇艺术。
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还表现在题材涉猎范围广泛,能婉转细致地刻画出人间的种种美和丑的形象,把真挚强烈的爱憎感情,鲜明的政治态度,独特的社会见解、奇异的生活幻想全部融化在超现实的题材中,使之既有志怪的奇幻诡谲、又有传奇的细腻缠绵,从而开辟了题材的新天地,为历代文言短篇小说所罕见,也表现在主题思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志怪、传奇中本来就蕴藏着许多进步的主题,如《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干将莫邪》,体现了赞美理想、歌颂斗争、藐视困难和战胜险阻的坚定信念和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讽刺封建社会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争以及追求幸福的愿望。而唐传奇《霍小玉传》、《任氏传》等,又在反强暴、争自由的基础上,着力突现揭露黑暗的力量和同情劳苦人民的深情上。《聊斋志异》继承了这种优统,把志怪小说明朗、大胆、热情的风格与唐传奇深沉、含蓄、隽永的特色熔铸于一炉,把争自由,反强暴的主题,向更高境地发展了一步,如《红玉》、《商三官》、《王者》、《考弊司》、《石清虚》、《潞令》、《梦狼》、《席方平》等许多篇章,都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封建政权下“官虎而吏狼”的残暴与黑暗,是清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成仙》、《促织》更直接控诉了统治阶级令人发指的罪行、矛头直指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这在文言短篇小说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仅此一点,即足以证明《聊斋志异》主题的高度。此外,在情节的起伏变幻、曲折离奇,结构的严密精巧、别开生面,语言的简明流畅、形象生动等方面,也是它以前的文言小说难以企及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含义还不止于此,它不仅是指作品的艺术特色、作者的艺术观点以及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继承与创新规律,还涉及到创作方法问题。《聊斋志异》主要写神仙鬼狐花妖与人共同生活的故事、这些精魅有人的思想情感,富有人情味。故事的矛盾冲突、悲欢离合,也多是按照人的生活逻辑来进行的。但解决问题却又往往有超自然的力量,这既是志怪传奇的特点,更是民间文学的特征。蒲松龄的创作在于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把奇异的幻想升华为艺术作品,更在于他对现实有所爱憎,能够在作品中塑造人性的精魅,抒写自己强烈的感触,让作品人物借助神力,实现作者理想的人生设计,给读者以真、善、美的启迪。这在创作方法上,已不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也不仅仅是“作意好奇”,在现实描写基础上的驰骋想象,运用幻想把天上、人间、地府捏合在一起,循着人世间的轨迹发展故事,绝大多数花妖狐媚的形象是美好的,他们善良、多情、有侠骨,并永远为善良的人们服务,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经验,归纳起来仍然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