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填空题《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题目
填空题
《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艺术成就:
(1)叙事描写细致生动,善于选取典型细节以表现场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善于描摹人物的口吻神情,故事性突出。
(2)形式自由,句式篇章变化多端
(3)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爱憎,同时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
(4)语言朴素,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影响。汉乐府中的五言体,对后来五言诗的成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语言,以及各种具体的叙述描写方法,都让后人学习效仿。

第2题:

()作为楚辞艺术的巅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 A、《九歌》
  • B、《九章》
  • C、《离骚》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引自《诗经》
B.《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D.“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经典,其中“五经”包括《诗经》

答案:A,C,D
解析: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B项说法错误,应排除。

第4题:

概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影响。


正确答案: (1)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都有形象的表现,三百篇富于显示精神,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的意思。比是打比方、比喻。兴是起兴,借助他物以引起所咏唱的事物。
(3)语言形式特点:基本采用当时的口语,语言准确生动。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来状物、拟声、绘形、摹态。又大量采用双声、叠韵,形象鲜明,声调和谐,增强了诗的形象性、音乐性和感染力。《诗经》是四言诗的一个高峰,基本上是四字一句,其间杂以二言、三言、五言、七言以及八言的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章节的复沓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少诗篇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第5题:

《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正确答案:赋;兴

第6题:

简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第7题:

《诗经》的艺术成就很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B、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 C、《诗经》的语言优美
  • D、《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引自《诗经》
B.《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D.“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经典,其中“五经”包括《诗经》

答案:A,C,D
解析: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B项说法错误.应排除。

第9题: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A、风骚
  • B、风雅
  • C、杂体诗
  • D、古体诗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论《诗经》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后代的文人学子无不受其感染熏陶,从而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而且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丑恶的昏君党人,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汉乐府更是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不仅创作了许多四言诗,而且以其诗作描摹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抒发了摩纳哥鱼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赢得了“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美称。至于唐代诗坛,现实主义的传统更为鲜明。从陈子昂的《修竹诗篇》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懗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开始,到李白“大雅久不作”的叹息和杜莆的“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唐以后,苏轼,李清照、陆游、……尽管文学样式多有变化,但现实主义精神却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始终。说明优秀的作家,都能自觉的学习《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反过来说,《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共有1141章,其中727处使用赋笔,许多诗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格,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这些作品,岁楚辞的产生,对汉赋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班固在《两多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可见,赋不仅是诗歌创作最常见用的哟中手法,而且诗赋—这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的重要源头,从西汉的大赋到东汉魏晋的抒情短赋,从南北的骈赋、唐五代的律赋到两宋的文赋,尽管名称有变化,花样时有翻新,内容有别,手法各异,但其表现手法均为赋,均源于《诗经》,这是无可非议的。《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更为后人广泛使用。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也说:“楚襄信谗,而三閭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可见,从屈原开始,比兴就是作者们常用的手法,自然,比兴手法在后代诗人的使用中,又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像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曹植中的《野田黄雀行》杜莆的《佳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等,均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前代诗人不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比兴,而且在诗歌理论上,也将是否使用比兴手法视为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的标志,比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的形式,作为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法,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就对后世亦有极大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经》生动的、形象的、准确的语言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直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很多被化用到了自己的诗句中,《诗经》和谐自然的用韵,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劳动歌谣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尤其诗句句用韵的形式,更为古体诗继承。而首句入韵、偶句押韵与首句不入韵、偶句押韵的形式,又为新体诗所发扬光大。二拍制的音韵节奏,为众体之歌所继承,成为中国之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诗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所效法,使后世文学更添风采。《诗经》对于意境的创作,更为后世广泛接受,并发展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前人常以诗歌是否具有深邃的意境来判断其艺术成就之高低,然而,无论诗意境含蓄或者意境俊朗,皆由《诗经》发其端,着则诗确定无疑的。
《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且又被视为经书,双重的身份又使《诗经》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先生声,如《郑风。女曰鸡鸣号称联句诗之祖,《唐风。葛生为悼亡诗之祖《秦风。黄鸟为挽歌之祖,《卫风。考槃》为招隐诗之祖,《陈风。月出》为千古望月怀人诗之祖。。。。。更重要的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弃妇,闺怨、思妇、伤春、悲秋、惜时、相思、怀古、思乡、送别、忧国、咏美等,在《诗经》中均有反映,也就是说《诗经。的文本本身,对后世就有这巨大的影响,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只不过是它的重复、发展、敷衍、完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