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问答题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报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语句:“华盛顿认为”、“伊斯兰堡向新德里伸出了橄榄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等,请问这里的修辞手段是借代还是借喻?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报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语句:“华盛顿认为”、“伊斯兰堡向新德里伸出了橄榄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等,请问这里的修辞手段是借代还是借喻?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报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语句:“华盛顿认为”、“伊斯兰堡向新德里伸出了橄榄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等,请问这里的修辞手段是借代还是借喻?为什么?


答案: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形式,本体喻体融合。借喻的形式简略,语感含蓄,隐而不露,比喻什么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品味体会。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借代由本体和借体两个要素构成,要表现的事物名称是本体,用来代替本体的事物名称就是借体。文艺创作和言语交际中巧妙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可以突显事物的特征、属性;可以使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词语错综使用,富于变化;可以含蓄地表达发话人的褒贬态度、爱憎情感。
“华盛顿”、“伊斯兰堡”、“新德里”是借代修辞,以特定的城市名称(首都)代指美国、巴基斯坦、印度政府,这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借代方式;“眼泪”是借代修辞,是以本体的特征“流眼泪”代称本体“悲伤”,是根据借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用来构成借代;“橄榄枝”是借喻,用喻体“橄榄枝”代替本体“和平”。

第2题:

借喻和借代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相关性。

A

B



第3题:

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6分)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修饰后把高粱和稻子写得亲切可爱。 
(2)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这样修饰后就更能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第4题:

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


正确答案: 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

第5题:

借喻和借代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相关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泰国报纸认为西方援俄是‘糖果加鞭子’。”是()

A借代

B借喻

C暗喻

D比拟


C

第7题:

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异同?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借喻和借代的相同点是都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不同点:①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②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而可以还原为明喻格式,借代不能还原。

第8题:

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运用”“你们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似乎与读者在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娓娓道来,显得自然、亲切,更让人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第9题:

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家庭阅读环境的特点有:
1.重视图书的选择,把孩子们的阅读趣味引导到高雅的文学审美上来。
2.重视“亲子共读”,把正确的审美趣味和习惯影响给孩子。
3.牏好文学阅读和电视收看的关系,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摆脱过分迷恋电视中通俗视听文化的偏废现象。
学校阅读环境的特点有:
1.带有较强的教育色彩。
2.具有明显的集体性
3.带有更多的实践训练性质。

第10题:

对比分析借喻、借代的异同,并指出各自的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1)借喻,比喻的一种,本体不出现或者不在本句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有突出本体某种特性的作用。
(2)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的运用可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3)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改成其他形式的比喻,借代则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