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单选题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A 11.000B 12.000C 12.500D 13.000

题目
单选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
A

11.000

B

12.000

C

12.500

D

13.00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已知A点为水准点,HA为41.010m,待测点B设计高程HB=42.012m,先在B点打入小木桩,再安置水平仪于A、B两点之间,在A点立标尺杆,读得后视读数为1.123m,立标尺杆于B小木桩侧边,上下升降标尺杆,当前视读数为( )时,这一位置就是B点设计高程。
A、0.1210m
B、0.1110m
C、0.1010m
D、0.1000m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HA+a=HB+b;b=HA+a-HB=41.010+1.123-42.012=0.121(m)。

第2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m。

A.11
B.12
C.12.5
D.13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48页
例题公式为b=Ha+a-Hp,根据本题可得N点高程=M点水准点已知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12.000+4.500-3.500=13.000m

第3题:

请教2010二级建筑师考试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多少m。


B 为待测点, 设 其设计高程为 HB, 为水准点, A 已知其高程为 HA。 为了将设计高程 HB 测定于 B, 安置水准仪于 A、B 之间,先在 A 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 m;然后在 B 点立尺。为了使 B 点的标高等于设 计高程 HB,升高或降低 B 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 b,B 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 -b 则 N 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B 为待测点, 设 其设计高程为 HB, 为水准点, A 已知其高程为 HA。 为了将设计高程 HB 测定于 B, 安置水准仪于 A、B 之间,先在 A 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 m;然后在 B 点立尺。为了使 B 点的标高等于设 计高程 HB,升高或降低 B 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 b,B 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 -b 则 N 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已知其高程为HA。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m;然后在B点立尺。为了使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HB,升高或降低B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b,B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则N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第4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问,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m。


A、11
B、12
C、12.5
D、13

答案:D
解析:
从图中可知,“A点高程HA+A点读数a=B点高程HB+B点读数b”。针对本题,“M点高程HM+M点读数m=N点高程HN+N点读数n”,则N点高程计算公式为:HM+m-n=12.000+4.500-3.500=13.000m.故本题的正确项为“D.13.000”。

第5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已知高程为12.000m,N 点为待测点,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 点高程为( )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答案:D
解析:

第6题: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设计高程为40. 921m。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 561m,N尺上读数为0. 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A.挖 0.103m B.不填不挖 C.填 0.103m D.填 1. 270m


答案:C
解析:
提示:M、N两点设计高差:hMN= HM-HN = 1. 270m;M、N两点实际高差:Δh=hM-hN=1. 167m;可知应填土,其值为:hMN-Δh=0. 103m。

第7题: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A点立尺读数a为1.441m,B点立尺读数b为3.521m。【相当于:已知A点75.141,;后视读数1.441;前视读数3.521;求B。】
  【问题】
  列式计算B点高程HB。


答案:
解析:
 HB=HA+a-b(或75.141+1.441-3.521)=73.061m

第8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正确答案:D

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已知其高程为HA。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m;然后在B点立尺。为了使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HB,升高或降低B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b,B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则N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第9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 M 点为水准点, 已知高程为 12.00m; N 点为待测点, 安置水准仪于 M,N 之间, 先在 M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4.500m, 然后在 N 点立尺, 读得前视读数为 3.500m, N 点高程为( ) m。
A. 11.000
B. 12.000
C. 12.500
D. 13.000


答案:D
解析:
参见教材 P46。 设 B 为待测点, 其设计高程为 HB, A 为水准点, 已知其高程为 HA。 为了将设计高程 HB 测定于 B, 安置水准仪于 A、 B 之间, 先在 A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m; 然后在 B 点立尺。 为了使 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 HB, 升高或降低 B 点上所立之尺, 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 b, B 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 则 N 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第10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 49
N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N=HM+a-b,则N点高程=12.000+4.500-3.500=13.00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