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问答题★某工程地下一层,地上26层,首层层高4米,其它层均为3.05米,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在主体施工至16层后,开始从下至上施工幕墙工程事件:进行完防腐涂料涂装后随即进行防火涂料的涂装,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整改【问题】写出事件中不妥之处的正确做法,防火涂料按照涂层厚度划分分别有哪几种。

题目
问答题
★某工程地下一层,地上26层,首层层高4米,其它层均为3.05米,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在主体施工至16层后,开始从下至上施工幕墙工程事件:进行完防腐涂料涂装后随即进行防火涂料的涂装,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整改【问题】写出事件中不妥之处的正确做法,防火涂料按照涂层厚度划分分别有哪几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问题】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项目部完成浇灌筑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机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正确做法:放置钢筋笼、下导管之后应进行二次循环清孔,灌注桩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8~1.0m。

第2题:

(2015年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6800m2,地下二层,地上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6-0201)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建设单位分别于中标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监理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室内卫生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采用与楼板同抗渗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从下午5:00开始进行蓄水检验;次日上午8:30,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做法提出异议,不予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1:室内卫生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采用与楼板同抗渗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
正确做法: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采用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0.2MPa),并应掺膨胀剂。
不妥之处2:次日上午8:30,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验收。
正确做法:蓄水试验至少24小时,即至少要到次日下午5:00才能进行验收。

第3题:

 事件 4: 在质量验收时, 专业监理工程师发现某设备基础的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 即向施工单位签发了监理通知单要求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电话通知项目监理机构进行检查, 监理员检查确认整改合格后, 即同意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问题:
4.分别指出事件 4 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员做法的不妥之处, 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4. (1)不妥之处:施工单位电话通知项目监理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应报送监理通知回复单。
(2) 不妥之处:监理员检查确认整改合格后同意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正确做法:监理员应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第4题:

(2015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1: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
正确做法:砌块生产至少28天后才能进行砌筑。
不妥之处2: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正确做法:砌筑砂浆宜采用自来水(收集的循环水进行二次沉淀并处理达到标准可以使用)。
不妥之处3: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
正确做法: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5m或一步脚手架高(雨天不超过1.2m)。

第5题:

 某新建综合楼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建筑檐口高度45米,某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后成立项目部进场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施工高峰期现场同时使用机械设备达到8台。项目土建施工员仅编制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报送给项目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认为存在多处不妥,要求整改。
  【问题】
  1.事件一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①不妥之一:8台施工机械,编制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理由:因为根据规定,用电设备5台及以上或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②不妥之二:项目土建施工员仅编制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理由:因为根据规定,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
  ③不妥之三:报送给项目监理工程师批准。理由:根据规定,用电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项目部门审核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6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 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P259、P278~279。
不妥之处 1: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
正确做法: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不妥之处 2: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不妥之处 3:未明确建设单位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时间范围。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

第7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 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 200mm 位置,留待 14d 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P71~73。
不妥之处 1:砌块生产 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
正确做法:砌块生产至少 28 天后才能进行砌筑。
不妥之处 2: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正确做法:砌筑砂浆宜采用自来水(收集的循环水进行二次沉淀并处理达到标准可以使用)。
不妥之处 3: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 200mm 位置。
正确做法: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 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雨天不超过 1.2m)。

第8题:

某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承担施工招标代理和施工监理任务,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4:监理员在巡视中发现,由分包单位施工的幕墙工程存在质量缺陷,即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整改经核验,该质量缺陷需进行返工处理,为此,分包单位编制了幕墙工程返工处理方案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问题:4、指出事件4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不妥之处:监理员签发《监理通知单》 ;
正确做法:监理员报告专业监理工程师,由专业(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监理通知单》。
(2) 不妥之处:分包单位将编制的幕墙工程返工处理方案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正确做法:分包单位将其编制的处理方案报送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第9题:

在钢结构施工中,钢结构涂装工程通常分为( )。

A.防腐涂料(油漆类)涂装
B.防水涂料涂装
C.防晒涂料涂装
D.防潮涂料涂装
E.防火涂料涂装

答案:A,E
解析:
2019版教材P78页
三、钢结构涂装,钢结构涂装工程通常分为防腐涂料(油漆类)涂装和防火涂料涂装两类。

第10题:

关于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的说法, 正确的有()。

A.通常情况下,应先进行防火涂料的涂装,再进行防腐涂料的涂装
B.通常采用刷涂或滚涂法施工
C.在每层涂层基本干燥或固化前喷涂下一层,通常每天喷涂一层
D.操作者必须有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
E.防火涂料与防腐涂料应具有相容性

答案:D,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