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综合素质

问答题材料:“每一个儿童都有被爱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幼儿园李老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体会。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像有的老师那样频频去提问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她也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幼儿。有时这些幼儿可能过于紧张回答不出来,李老师就会让其先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对小朋友说:“没关系,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活动结束后,李老师还主动与幼儿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经常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寻找适宜的培养方法。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题目
问答题
材料:“每一个儿童都有被爱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幼儿园李老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体会。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像有的老师那样频频去提问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她也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幼儿。有时这些幼儿可能过于紧张回答不出来,李老师就会让其先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对小朋友说:“没关系,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活动结束后,李老师还主动与幼儿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经常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寻找适宜的培养方法。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在李老师的《礼貌显魅力》教学公开课上,听课教师对其提问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如下: 问题:结合上述数据和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相关要求,对李老师课堂提问加以评析。(20分)


答案:
解析:
(1)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而且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4分)
李老师的问题从过程与结果角度两个方面展开,体现了结果与过程两个方面的考查,但是在指向过程性的问题与指向结果性问题数量上,指向过程性的问题数量少。所占比重上来看,指向过程性问题比重太低,应该适当增加过程性问题至6~7个。提高比重至50%左右。(6分)
(2)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汇总,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4分)
在李老师的整个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可以看到,体现了对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学生能力和价值观内化的问题上,数量太少,占的比重较小,而关注知识目标的问题数目多,且比重较大,应该调整为增加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价值内化的问题数量,加大能力和价值观内化的问题比重。帮助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应增加至4~5个,促进学生价值内化的问题增至5~6个,关注知识目标的问题适当减少至4~5个。(6分)

第2题: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做到(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答案:B
解析: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第3题:

为了提高对π的记忆,李老师编了一首打油诗,这是李老师运用了记忆术中的编歌诀法。


正确答案:
此判断正确,编歌诀法也称为谐音联想法。

第4题:

在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大比武前夕,李老师得到了一套很好的复习资料,王老师希望李老师能够借给她复印一下,但李老师拒绝了。李老师的做法表明她()

A.让同事自我创新
B.不能尊重同事
C.让同事自主发展
D.不能团结协作

答案:D
解析:
略。

第5题:

材料: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像大海中的小鱼。”豆豆插嘴道。当时,李老师真有点气恼,心想着捣蛋鬼又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但李老师很快冷静下来,耐心地问他:“你为什么把作文材料比作小鱼呢?”豆豆理直气壮地说:“大海里的小鱼虽然很多很多,但是很难抓得到,作文的好材料也不容易找到。”多么形象、新颖的比喻!李老师又惊又喜,大加赞赏,并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小渔夫”,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捕捉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在面对学生打断上课进度、乱插话的情况下,能够冷静、灵活、民主地处理,具备到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里体现了李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上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这非常考验一名教师的反应、处理能力。然而,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也会遇到机遇。在偶然的事件中,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就能使偶发事件变成辅助、引导教学的作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中,老师并没有料到课堂上的情况,但是冷静之后,她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了课堂气氛。
(2)“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与“预设”比,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一样重要。

第6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女孩月月总是不停地把头转向门口,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暗示了她几次都不见效果,于是李老师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看着她,以便让她安静地听故事。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分析评价以上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答案:
解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2)若以平常所理解的教育者的职责来衡量,可以肯定:材料中的李老师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她之所以会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强迫她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是因为在她看来,月月的表现只是一种简单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专心听讲的行为。
(3)作为教育者,为了帮助月月,必须在这个时候对月月加以干预。但是,如果李老师能够转换一下思路,去探究一下月月行为的理由,可能就会结合月月的其他表现,或者通过直接的询问了解到,此时在月月的内心之中或许体验着某种焦虑——妈妈早上对月月说今天要带带月月去外婆家,下午会很早就来接她,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了解到这一背景,不难推断,对于月月而言,教师在此时最应该提供的是情绪上的安慰,而不是纪律方面的约束。
(4)因为即使真的坐到了教师的眼皮底下,月月也不一定就像教师预想的那样认真听故事,相反,也许由于教师的干预,月月原本已经在体验着焦虑的内心又会被追加上羞愧、畏惧与委屈。如此说来,在师幼互动行为过程中,教师开始的本意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行为,很可能会由于教师自身的成人感而变成伤害幼儿情感的一个根源。

第7题: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就像是海洋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像大海中的小鱼。”
豆豆插嘴道。当时,李老师真的有点气愤,心想这捣蛋鬼又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但是李老师却冷静下来,耐心地问:“你为什么把作文材料比作是小鱼呢?”豆豆理直气壮地说:“大海里的小鱼很多很多,但是很难抓得到,作文材料也不容易找。”多么形象、新颖的比喻,李老师又惊又喜,大加赞赏,并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小渔夫”,在作文的海洋里捕捉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处理学生回答的方法与预设不同,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也符合教学过程的科学要求,值得学习。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既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因势利导,启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建立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过程中启发性原则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自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老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们就豆豆新颖的比喻展开讨论,正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要求。
再次,讨论法是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加深理解的有效教学方法。李老师正是运用讨论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规律,善于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正确处理学生与预设不同的反应,这样才能更好更精彩地完成课堂教学。
(2)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8题:

光明幼儿园小李老师因为经常体罚孩子而被家长举报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该幼儿园园长将其辞退,但园长却因为小李老师教学成绩特别棒,在事件过后又将其请回幼儿园继续教学。
请就此案例中小李老师和园长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条也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材料中的小李老师经常体罚孩子,除有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外,还违背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小李老师的行为是应坚决抵制的。材料中的园长不但没有因小李老师的恶劣行为将其辞退,反而因小李老师教学成绩好,在事件过后又将其请回幼儿园继续教学。该园长既没有尊重幼儿和幼儿家长,也违背了作为一位园长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素材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李老师正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素材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捉更多有价值的‘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李老师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后来,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李老师原来的比喻要好很多。

[问题1][简答题]
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问题2][简答题]
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在一位学生提出异议后,虽然心有不快,但是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态度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体现了李老师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
首先,李老师能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说明李老师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
其次,在学生提出异议后,李老师采用了顺水推舟法,顺着学生的问题,以新的教学思路展开、推进教学。这体现出李老师拥有教学机智,能够敏感洞悉学生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
最后,李老师通过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了更多、更好的比喻,真正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机智,把握教育契机,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2、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10题:

李老师是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虽然李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但李老师都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班上找到自信和乐趣。李老师对孩子的因材施教体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组织教育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第三,幼儿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因此,因材施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