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单选题某建筑物处在深厚均质软黏土地基上,筏板基础。承载力要求达到160kPa,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5cm。初步方案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主要设计参数为:桩长15.0m,桩径50cm,置换率为20%。经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8kPa,工后沉降达到22cm。为满足设计要求,采取()的改进措施最为合理。A 桩长和置换率不变,增加桩径B 在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加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 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和置换率不变D 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的部分水泥土桩改用较长的素混凝土桩,形成长

题目
单选题
某建筑物处在深厚均质软黏土地基上,筏板基础。承载力要求达到160kPa,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5cm。初步方案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主要设计参数为:桩长15.0m,桩径50cm,置换率为20%。经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8kPa,工后沉降达到22cm。为满足设计要求,采取()的改进措施最为合理。
A

桩长和置换率不变,增加桩径

B

在水泥土桩中插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加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

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和置换率不变

D

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的部分水泥土桩改用较长的素混凝土桩,形成长短桩复合地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软土地基软土层厚30m,五层住宅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0m,桩径600mm,水泥掺入比18%,置换率20%,经估算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满足控制工后沉降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的建议最合理?(  )

A、增大桩径
B、增加水泥掺合比
C、减小桩距
D、增加桩长

答案:D
解析:
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地基的变形问题,即地基是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以变形进行控制的,因此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长应通过变形计算来确定。对于变形来说,增加桩长,对减少沉降是有利的。实践证明,若水泥土搅拌桩能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则沉降量是很小的。对某一地区的水泥土桩,其桩身强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也就是说,水泥土桩从承载力角度,存在一个有效桩长,单桩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软弱土层较厚,从减小地基的变形量方面考虑,桩应设计较长,原则上,桩长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下卧强度较高的土层,尽量在深厚软土层中避免采用“悬浮”桩型。

第2题:

某场地软弱土层厚20m,采用水泥土粧进行地基加固,初步方案为面积置换率m= 0.2,桩径d=0.5m,桩长l= 10m,水泥掺合量取18%,经计算后沉降约20cm,为将工后沉降控制在15cm以内,需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问下列( )选项最有效。
A.提高面积置换率m B.提高水泥掺合量
C.增加桩径d D.增加桩长l


答案:D
解析:
一般情况下,复合 地基沉降值由复合土层沉降及复合土层下的软土层沉降组成,并以软土层沉降为主,因此增加桩长是减小工后沉降的有效办法。

第3题:

69*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

A. 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 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 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 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答案:C
解析:
题中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不满足,故增加搅拌桩桩径以及提高桩身强度会造成浪费,均不属于最有效的方案,而减小沉降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桩长,故C项正确。

第4题:

某均质深厚软黏土地基,经方案比较决定采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下述长桩和短桩的组合合理的是( )。

A.长桩和短桩都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
B.长桩和短桩都采用水泥土桩
C.长桩采用水泥土桩,短桩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
D.长桩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短桩采用水泥土桩

答案:A,D
解析:
据《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5.3.9节。

第5题:

在深厚均质软黏土地基上建一油罐,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原设计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5.0cm。现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工后沉降要求小于8.0cm,问下述思路哪一条比较合理?(  )

A、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
B、增加搅拌桩的长度
C、提高搅拌桩的强度
D、增大搅拌桩的截面

答案:B
解析:
桩基础的作用是利用本身远大于土的刚度(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桩周及桩端较坚硬、压缩性小的土或岩石中,达到减小沉降,使建(构)筑物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及抗震等要求。减少基桩的下刺入,即减小建筑物的沉降,软土中的桩基宜选择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故相比较其他三项,增加桩的长度是减少建筑物沉降的最为合理的措施。

第6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B
解析:
由于结构已经封顶,ACD三项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无法在封顶后进行施工;锚杆静压桩法是加固这类地基的常用方法,通常先在基础上开孔,然后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等。

第7题: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A、树根桩法
B、加深基础法
C、换填垫层法
D、增加筏板厚度

答案:A
解析: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地下铁道的原有建筑物加固工程;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换土法是指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适用于地基表层存在着厚度不大且易于挖除的不良土层;加深基础法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不能控制沉降;增加筏板厚度来控制沉降,效果不明显。

第8题:

某油罐拟建在深厚均质软粘土地基上,原设计采用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2. 0cm。现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工后沉降控制值改为8.0cm。修改设计时采用下列哪一选项的措施最为有效?(A)提高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置换率 (B)提高低强度桩桩体的强度 (C)增加低强度桩的民度 (D)增大低强度桩的桩径


答案:C
解析:

第9题:

某大型油罐处在厚度为50m的均质软黏土地基上,设计采用15m长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5.0cm。现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工后沉降控制值为8.0cm,问下述思路哪一条最为合理?
(A)增大素混凝土桩的桩径
(B)采用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增强体
(C)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
(D)增加桩的长度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某主裙连体建筑物,如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差异沉降计算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案解决(  )

A. 在与主楼相邻的裙房的第一跨,设置沉降后浇带
B. 对裙房部位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其地基承载力及刚度
C. 增加筏板基础的配筋量
D. 裙房由筏板基础改为独立基础

答案:B,C,D
解析:
主裙楼减小差异沉降的措施是减小高层沉降或增大低层沉降。A项错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4.20条第2款规定,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置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置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B项正确,人为合理地调整地基土的刚度使其在平面内变化,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刚度可以增大裙房沉降,减小差异沉降,相当于桩基中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C项正确,第8.4.21条规定,增加筏板配筋和厚度能够增大刚度,改善基础的差异沉降和内力分布,有利于控制基础差异沉降,但容易增加筏板的局部内力。
D项正确,采用独立基础可以增大裙房沉降量,减小差异沉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