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最近,京京妈妈觉得孩子很不对劲儿:不让他玩火,他偏要玩;喊他吃饭,他却说没时间;洗澡水放好了,叫他洗澡他不洗,却趁大人睡觉的时候偷偷跑进浴室洗澡。 问题: 请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
问答题
最近,京京妈妈觉得孩子很不对劲儿:不让他玩火,他偏要玩;喊他吃饭,他却说没时间;洗澡水放好了,叫他洗澡他不洗,却趁大人睡觉的时候偷偷跑进浴室洗澡。 问题: 请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孩子犯错了,大人有权利打他,因为是为了教育孩子。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鹏鹏是个胖嘟嘟的小孩,他妈妈总是怕他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在与鹏鹏妈妈交流时,要特别注意提到如下几项内容,除了( )

A、食物烹调以清蒸、水煮为主
B、孩子不吃饭时,强迫喂饭

C、孩子主动锻炼时,要给予鼓励
D、经常督促孩子运动


答案:B
解析:
对于肥胖幼儿,如果孩子不吃饭,可以迟会儿让孩子吃饭,或者换种营养半富但量比较少的饭菜,而不是强迫孩子吃饭。

第3题: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2~3岁时,孩子嘴里常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再完全服从成人的要求,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如在外面玩久了,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要玩呢!”;如果强行让他回家,他则反抗得更加激烈,甚至大哭大闹。家长对此头疼不已,不知道怎么教育才好。请你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说说家长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1)埃里克森将出生后18~48个月称作儿童早期,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材料中的幼儿即处于这个发展阶段,开始形成一种自主性倾向,经常表现出探索行为,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开展行动。在探索过程中儿童的自尊心迅速发展,他们迫切地要表现自己。(2)这时父母要鼓励幼儿儿童尝试着对环境进行探究,为他们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而非批评限制;过分的保护或过度的苛责将导致幼儿儿童在今后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怀疑与不确定。

第4题:

孩子犯错了,大人有权利打他,因为是为了教育孩子。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有空”。张某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着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答案:
解析:
儿童长到3岁可以说是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这时的幼儿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点: (1)强烈的好奇心
3岁儿童对新鲜的物体情景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还有试着做的愿望,比如,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插,同时也愿看着大人怎么插,然后他也跟着学插。案例中的儿童深深地被玩具吸引而不理会爸爸让他去洗澡,正是因为玩具引起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好玩也是此阶段的一个心理特点。
(2)行为受情绪支配
3岁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
案例中爸爸抢过玩具给他洗澡引起儿童的大哭大闹这是情绪波动的体现。由于3岁儿童行为多受情绪支配.我们要在教育行为上适应这一特点,总离开活动向儿童讲一般的道理或批评都是无法让3岁儿童理解和接受的。

第6题:

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答案:C
解析: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重大转变时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第7题: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2)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幼儿言语的发展。
(1)让客人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2)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第8题:

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参考答案: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第9题:

鹏鹏是个胖嘟嘟的小孩,他妈妈总是怕他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在与鹏鹏妈妈交流时,要特别注意提到如下几项内容,除了( )
A.食物烹调以清蒸、水煮为主 B.孩子不吃饭时,强迫喂饭
C.孩子主动锻炼时,要给予鼓励 D.经常督促孩子运动


答案:B
解析:
对于肥胖幼儿,如果孩子不吃饭,可以迟会儿让孩子吃饭,或者换种营养半富但量比较少的饭菜,而不是强迫孩子吃饭。

第10题:

当孩子哭闹时,妈妈抱起他来,孩子就不哭了。久而久之,一旦孩子哭闹,妈妈就过去拥抱他。妈妈的拥抱行为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 A、正强化
  • B、正惩罚
  • C、负强化
  • D、负惩罚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