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上岗考试

单选题采集的样品均应(),有组织排放的样品应于()d内分析完毕,无组织排放的样品应尽快分析,存放时间最多不能超过()h。A 密封保存,7,24B 冷冻保存,7,24C 密封保存,24,7D 密封保存,7,48

题目
单选题
采集的样品均应(),有组织排放的样品应于()d内分析完毕,无组织排放的样品应尽快分析,存放时间最多不能超过()h。
A

密封保存,7,24

B

冷冻保存,7,24

C

密封保存,24,7

D

密封保存,7,4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集好的硝基苯类样品应避光保存以防止硝基苯挥发,样品应在冰箱2~5℃存放,()d内分析完毕。

  • A、1
  • B、2
  • C、7

正确答案:B

第2题:

液相色谱法分析废水中阿特拉津时,其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析,保存时间不能超过7d。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于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的间断性排放源,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连续采样1小时
B:在排放时段连续采样
C:在排放时段内随机采集2~4个样品
D:在排放时段内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

答案:B,D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第4题:

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时,采用100ml注射器进行有组织排放采样,样品应避光保存,在3d内分析完毕。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采集的空气样品应该尽快分析,保存时间越短越好。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采集有组织排放气体样品中氯苯类化合物的采样方法。


正确答案: 将富集柱连接于空气采样器内,若样品气体中含湿量大,应在采样管和富集柱之间接入除湿装置。以1.0L/min的流速采集气体样品,采气量视气体中待测物的含量而定,一般有组织排气采集10~20L。采集好的富集柱迅速用衬有氟塑料薄膜的橡胶帽密封,带回实验室分析。

第7题:

进行甲醇测定时,有组织排放气体样品的采样步骤。


正确答案: (1)在采样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并将其伸入排气筒采样点;
(2)启动采样泵,首先将采样系统管路用排气筒内的气体充分清洗,然后抽动注射器,反复抽洗5~6次后,取满样品气体;
(3)迅速用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橡皮帽密封注射器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色谱分析。

第8题:

下列关于排气筒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C: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D: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要求的限制

答案:A,B,D
解析:

第9题:

采集的样品均应(),有组织排放的样品应于()d内分析完毕,无组织排放的样品应尽快分析,存放时间最多不能超过()h。

  • A、密封保存,7,24
  • B、冷冻保存,7,24
  • C、密封保存,24,7
  • D、密封保存,7,48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有组织排放样品中的铬酸雾时,如何对采集完样品的滤筒进行处理、得到样品溶液。


正确答案: 在放有滤筒的锥形瓶中,加50~70ml煮沸的蒸馏水,小心捣碎滤筒,振摇数分钟后,将溶液滤入250ml容量瓶中,用适量热蒸馏水洗滤筒残渣3~5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待滤液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即为样品溶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