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

判断题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是有时效的,超过法定时效期间,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就不予受理。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是有时效的,超过法定时效期间,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就不予受理。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不可抗力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时效期间申请中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B.劳动争议对方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同意履行义务的,仲裁时效中断,
C.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D.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前提出仲裁申请
E.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申请仲裁之日起计算

答案:A,B,C
解析:

第2题:

人事和劳动争议都实行单方申请制度,争议发生后,只要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争议事项符合仲裁机构的受理条件,仲裁机构都应当受理,启动()。

  • A、仲裁程序
  • B、调查程序
  • C、审议程序
  • D、审查程序

正确答案:A

第3题:

2008年5月17日,职工郭某因为患病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与公司发生了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该争议符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条件,予以受理

B.该争议即使已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也应受理

C.因工资支付问题发生的争议应直接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D.若该争议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达成协议,则应不予受理


参考答案:B

第4题: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理范围?


正确答案: (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2)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3)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4)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5)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5题: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期间有多长?从何时起计算?


正确答案: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制度包括实体法中的时效制度和程序法中的时效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程序法中的时效制度,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在有效的期限内提出,否则超过有效的法定期间,丧失通过仲裁途径寻求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机会。建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为了敦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以便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矛盾和纠纷,恢复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维护和促进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为一年。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限是一年。当事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应当在法定期间提出。这里需要说明一点,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这一时效期间短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时效期间。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三条关于“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定,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日起,应当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为准,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不适用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第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定期间的起算点。根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到下一年的同一日,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年的法定期间。如何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呢?我们认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一般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日常情况、一般规律或者权利人所处环境能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

第6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该法还对仲裁申请时效期间作了补充规定,包括()。

A:仲裁时效中断
B:仲裁时效中止
C:劳动报酬争议的仲裁时效
D:仲裁时效终止
E:仲裁时效延续

答案:A,B,C
解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仲裁申请时效期间补充了三项规定:一是仲裁时效中断,二是仲裁时效中止,三是劳动报酬争议的仲裁时效。

第7题: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组成(),负责受理和审理公务员的申诉案件。

  • A、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C、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 D、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

正确答案:D

第8题:

筹备多年、弥补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法规空白的《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已于2003年3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讨论通过,于2003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关于劳动仲裁与人事仲裁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不同

B.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时效相同

C.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不同

D.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权利不同


正确答案:B
劳动仲裁与人事仲裁两者存在四点不同,分别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不同;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时效不同;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不同;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权利不同。B项把不同点说成了相同点,所以表述是错误的。故选B。

第9题: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时效中止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 所谓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等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事由或者原因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的法律制度。那么,具有哪些法定事由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止呢?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项事由可以导致仲裁时效中止:
(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一般来讲,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人的活动如战争、戒严、紧急状态,都可以构成不可抗力。因为发生这些情形,客观上阻碍了权利人依法正常行使权利,因而法律规定时效中止,即暂时停止计算时效期间,等待不可抗力消失,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其他正当理由。是指除不可抗力以外,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保护权利的障碍或原因。只要某一理由足以构成权利人行使请求保护权利的障碍,就构成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实践中,权利人变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甚至死亡而无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权利人已向义务人提出申诉要求等待回复等,一般可以构成正当理由。

第10题:

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从仲裁时效中止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