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问答题简单说明事件1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1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题目
问答题
简单说明事件1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1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堤防工程总长为25km,堤身高度6.5m,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工程加固设计内容有:桩号10+000~12+000堤段铲除退建,老堤堤身加高培厚等。填筑土料为少黏性土,设计单位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确定了该堤防工程填筑压实度。该工程项目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在料场选取土料进行室内标准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为1.68g/cm3,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的规定确定了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土料填筑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
事件2:施工单位对退建、新建堤防分两个作业班组同时进行分层施工,每个工作面长度为1km。碾压时严格控制土料含水率,土料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5%范围内。
事件3:工程完成后,项目法人适时主持了单位工程验收,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并邀请了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各1名专家参加验收工作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一级建造师)和专职质检员(助理工程师)参加单位工程验收。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本工程土方压实干密度控制值应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分别指出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并改正事件二的不妥之处。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应注意哪些要点?
3.指出事件三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本工程土方压实度控制值为1.68g/cm3×0.93=1.56g/cm3。新堤身土方填筑压实度合格率应大于等于90%,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合格率应大于等于85%。因为本工程堤防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为2级堤防,采用少黏性土填筑。
[分析]
这是一道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和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综合题,考核考生对工程等级划分和施工质量标准掌握的综合程度。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主要由防洪对象的防洪要求而定,堤防工程的级别根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
堤防工程的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堤防工程》SL634—2012的规定,土料填筑压实度或相对密度合格标准如下:

备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准》SL634—2012中
关于土料压实度的规定不一致,应以《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为准。
2.
土料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5%范围内不妥。土料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3%范围内。
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层与层之间分段接头应错开一定距离,各分段之间不应形成过大的高差。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段间出现高差,应以斜坡面相接,结合坡度为1:3~1:5。
[分析]
这是一道关于堤防施工质量控制的题,主要考核考生对堤防施工质量要点的掌握。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对接缝、堤身与建筑物接合部施工提出明确要求:土堤碾压施工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或新老堤相接时垂直堤轴线方向的各种接缝应以斜面相接,坡度可采用1:3~1:5,高差大时宜用缓坡。在土堤的斜坡结合面上填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应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削坡合格后应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垂直堤轴线的堤身接缝碾压时应跨缝搭接碾压其搭接宽度不小于3m。碾压时必须严格控制土料含水率,土料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3%范围内。
3.
邀请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各1名专家参加验收工作组不妥。可邀请工程参建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
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助理工程师)参加单位工程验收不妥。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
[分析]
这是一道关于单位工程验收的题目,考核考生对单位工程验收时验收组人员组成的掌握。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单位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应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述单位以外的专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每个单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3名。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洞等建筑物组成。其中大坝为黏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为35m;灌溉引水洞位于大坝左端的山体内,最大洞径为6.0m。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坝体填筑前,施工单位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了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参数。施工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后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事件2:灌溉引水洞采用爆破法施工,相向开挖。在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15m时,由于两个工作面的爆破作业不同步,造成5名工人重伤。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确定的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
2.指出事件1坝体填筑程序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指出事件2爆破作业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说明事件2中本工程安全事故级别。


答案:
解析:
1.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含水量、碾压遍数及铺土厚度等,对于振动碾还应包括振动频率及行走速率等。 2.不妥之处: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后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理由:坝体填筑中,为了保护黏土心墙或黏土斜墙不致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遭受影响,一般都采用土、砂平起的施工方法。土、砂平起填筑,采用两种施工方法:一种是先土后砂法,即先填土料后填砂砾反滤料;另一种是先砂后土法,即先填砂砾反滤料后填土料。
3.不妥之处:在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15m时,还分别进行爆破作业。
理由:当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小于30m或5倍洞径距离爆破时,双方人员均应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向开挖贯通。
4.本工程安全事故级别为:一般事故。

第3题:

背景资料:某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1500m3,工程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等,大坝为黏土心强土石坝,最大坝高为35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分别选用气胎碾、振动碾作为大坝土料主要压实机具,并在土料填筑前进行了碾压试验,确定了主要压实参数。

事件2.施工单位在进行溢洪道闸墩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一钢管扣件从5m高的空中落下,砸中一工人头部,造成安全帽破裂致工人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黏土心墙应确定的主要压实参数包括( )。

A、碾重

B、铺土厚度

C、碾压遍数

D、含水率

E、砾石含量

2、案例中的安全事故等级为较大安全事故。()


参考答案:ABCD;错误

第4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1500m3,工程内容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等,大坝为黏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为35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2:施工单位选用振动碾作为大坝土料主要压实机具,并在土料填筑前进行了碾压试验,确定了主要压实参数。
问题:事件2 中施工单位应确定的主要压实参数包括哪些?


答案:
解析:
压实参数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含水量、振动频率、行走速率。

第5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黏土心墙土石坝)、副坝(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引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 1:在主坝施工中,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选用振动碾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压实;施工前通过碾压实验确定土料填筑压实参数:坝体填筑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待心墙填筑完成后,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事件 2:主坝施工中,为加强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料场质量和坝面施工质量,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检查土料场质量。
(2)坝面施工中,经常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3)对黏土心墙两侧的反滤层施工质量经常进行检查。
事件 3:副坝混凝土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深层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度控制措施。
事件 4:引水涵洞为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由于涵洞洞身倾角 40°,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
(2)由于围岩坚硬,洞身采用了小药量的火花起爆作业;
(3)大坝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上游混凝土围堰采取了泄渣拆除爆破方法。
(4)洞身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土方回填。
问题:
1. 简单说明事件 1 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
包括哪些?指出事件 1 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 事件 2 中,为进行土料场质量控制,土料场应经常检查哪些内容?坝面施工中,经常对哪些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对反滤层施工质量经常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
3. 事件 3 中,副坝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哪些温度措施控制?
4. 指出事件 4 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5. 事件 4 中,引水涵洞钢筋混凝土洞身土方回填施工中应注意哪些?


答案:
解析:
1. 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或碾重)、土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土厚度、震动频率、行走速率。
不妥之处: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正确做法: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平起填筑,在夯实土砂结合部时,宜先夯土边一侧,等合格后再夯反滤料,不能交替夯实,影响质量。
2.(1)对土料场应经常检查所取土料的土质情况、土块大小、杂质含量和含水量等。
(2)在坝面作业中,应对铺土厚度、土块大小、含水量、压实后的干密度等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3)对反滤层铺填的厚度、是否混有杂物、填料的质量及颗粒级配等应全面检查。
3. 副坝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措施有:
(一)原材料和配合比优化,降低水化热温升
(二)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三)加速混凝土散热
(四)合理分缝分块。控制相邻坝块,坝段高差。
(五)混凝土表面保温与养护。
4. 不妥 1:由于涵洞洞身倾角 40°,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
理由:倾角为 6°?35°的斜井: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倾角为 35°?48°斜井:采用自下而上挖导井,自上而下扩大的开挖方法。
本例中,应采用采用自下而上挖导井,自上而下扩大的开挖方法。
不妥 2:洞身采用了小药量的火花起爆作业。
理由:深孔、竖井、倾角大于 30°的斜井、有瓦斯和粉尘爆炸危险等工作面的爆破,禁止采用火花起爆。
不妥 3:上游混凝土围堰采取了泄渣拆除爆破方法。
理由:上游混凝土围堰应采用留渣拆除爆破。
5. 对于坝身与混凝土结构物的连接,靠近混凝土结构物部位不能采用大型机械压实时,可采用小型机械夯或人工夯实。填土碾压时,要注意混凝土结构物两侧均衡分层填料压实,以免对其产生过大的侧向压力,影响其安全。

第6题:

(2012年)简单说明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


答案:
解析:
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或碾重)、土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土厚度、震动频率、行走速率。

第7题:

某堤防工程总长为15.30km,其中新建堤防2km,起始桩号为K10+500,终值桩号为K12+500,堤身高度6.5m,按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主要建设内容有堤身清表、老堤加高倍厚、新堤身土方填筑、填塘固基等。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对土料场进行了充分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黏性土进行碾压试验,选取三种不同的土料含水量,根据选定的碾压机械确定了含水量等土料填筑压实参数。
事件2:为加快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对新建堤防分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每个工作面长度为1km,与老堤防接坡坡比按1:2控制。
事件3:监理机构根据料场土质情况、本工程设计标准和相关规定,分别提出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
事件4:应项目法人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竣工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
问问题:题1
问题:1根据事件1,说明应该选取哪三种不同的土料含水量进行碾压试验。除给定的碾压参数外,还主要包括哪些?
问题:2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改正。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应注意哪些要点?
问题:3根据事件3,分别指出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分别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问题: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问题1.根据事件1,说明应该选取哪三种不同的土料含水量进行碾压试验。除给定的碾压参数外,还主要包括哪些?
振动碾压还应包括振动频率及行走速率等。
黏 性 料 压 实 含 水 量 可 取 w1 = wp + 2 % ; w2 =wP ; w3=wp - 2 % 三种进行试验。wp为土料塑限。



问题2 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改正。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应注意哪些要点?
事件2:为加快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对新建堤防分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每个工作面长度为1km,与老堤防接坡坡比按1:2控制。



与老堤防接坡坡比按1:2控制不妥,应缓于1:3。两个作业段同时进行分层施工,层与层之间分段接头应错开一定距离,各分段之间不应形成过大的高差。

问题3.根据事件3,分别指出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分别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事件3:监理机构根据料场土质情况、本工程设计标准和相关规定,分别提出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压实度合格率控制标准。




新堤身土方填筑、老堤加高培厚施工土料填筑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2%、压实度合格率均应大于等于85%。本工程堤防按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为3级堤防,堤身高度6.5m,采用粘性土填筑。

问题4.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事件4:应项目法人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了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竣工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8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堤防工程等级为2级,全长1500m。设计要求回填土料为黏性土,压实度≥93%。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将料场土样进行了送检,并确定了土方最大干密度为1.63g/cm3。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堤防工程填筑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现场土料碾压试验。
事件2:土方干密度试验采用环刀法,某层土方试验时得出的干密度分别为1.55g/cm3、1.51g/cm3。
事件3:某单元工程的土料碾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如下表所示。评定时发现其中有1组土样干密度为1.47g/cm3,因此评定该工序质量为不合格。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碾压试验场地布置的要求。
2.根据事件2中已给出的干密度结果,能否对该层土方填筑压实质量进行评定?说明原因并写出干密度计算公式。
3.将事件3中“土料碾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填写完整。
4.指出并改正事件三中评定结果的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 事件1中,碾压试验场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碾压试验允许在堤基范围内进行,试验前应将堤基平整清理,并将表层压实至不低于填土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
②碾压试验的场地面积,应不小于20m×30m;
③将试验场地以长边为轴线方向,划分为10m×15m的4个试验小块。

2.
①不能对该层土方填筑压实度质量进行判定。
因为同一土样两次测定干密度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
②干密度计算公式:
含水率ω0=(m0//md-1)×100(准确至0.1%)
md——干土质量(g);m0——湿土质量(g)
湿密度P0=m0/υ(准确至0.01g/cm3)

3.
该表填写完整如下。



4.
评定结果不准确,应为优良。
本题是考察堤防工程的土方工程土料碾压工序的质量评定。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堤防工程》SL634—20125.0.7土料碾压筑堤的压实质量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堤土料为黏性土或少黏性土时应以压实度来控制压实质量;上堤土料为无黏性土时应以相对密度来控制压实质量;
(2)堤坡与堤顶填筑(含盖顶),应按表5.0.7中老堤加高培厚的要求控制压实质量;
(3)不合格样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6%,且不合格样不应集中分布;
(4)合格工序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等压实指标合格率应符合表5.0.7的规定;优良工序的压实指标合格率应超过表5.0.7规定值的5个百分点或以上。
表5.0.7

第9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黏土心墙土石坝)、副坝(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引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在主坝施工中,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选用振动碾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压实;施工前通过碾压实验确定土料填筑压实参数:坝体填筑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待心墙填筑完成后,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事件2:主坝施工中,为加强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料场质量和坝面施工质量,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检查土料场质量。
(2)坝面施工中,经常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3)对黏土心墙两侧的反滤层施工质量经常进行检查。
事件3:副坝混凝土施工中,为避免混凝土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并做好施工期温度检测的工作。
事件4:副坝上游侧设计采用C25W4F100 混凝土。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并按照混凝土试验有关标准制作了混凝土试块,对混凝土各项指标进行了试验。
事件5:引水涵洞为地下岩石洞室。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由于涵洞洞身倾角36°,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
(2)大坝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上游混凝土围堰采取了泄渣拆除爆破方法。
问题:
1. 简单说明事件1 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1 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 事件2 中,为进行土料场质量控制,土料场应经常检查哪些内容?坝面施工中,经常对哪些指标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对反滤层施工质量经常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
3. 根据NB/T35092-2017《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事件3 中,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是如何定义的?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
4. 事件3 中,C25W4F100 中,“C”、“W”、“F”分别代表什么含义?F100 中的100又代表什么?
5.指出事件5 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或碾重)、土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土厚度、振动频率、行走速率。
不妥之处: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正确做法: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平起填筑,在夯实土砂结合部时,宜先夯土边一侧,等合格后再夯反滤料,不能交替夯实,影响质量。
2.
(1)对土料场应经常检查所取土料的土质情况、土块大小、杂质含量和含水量等。
(2)在坝面作业中,应对铺土厚度、土块大小、含水量、压实后的干密度等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3)对反滤层铺填的厚度、是否混有杂物、填料的质量及颗粒级配等应全面检查。
3.
(1)出机口温度:在拌和设施出料口测得的混凝土拌和物深3cm~5cm 处的温度。
(2)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
1)常态混凝土的粗集料可采用风冷、浸水、喷淋冷水等预冷措施,碾压混凝土的粗集料宜采用风冷措施。
2)拌和楼宜采用加冰、加制冷水拌和混凝土。加冰时宜采用片冰或冰屑,常态混凝土加冰率不宜超过总水量的70%,碾压混凝土加冰率不宜超过总水量的50%。
4.
C 代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W 代表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F 代表混凝土的抗冻等级;
100 代表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
5.
不妥1:由于涵洞洞身倾角36°,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
理由:倾角为6°?35°的斜井: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倾角为35°?48°的斜井:采用自下而上挖导井,自上而下扩大的开挖方法。
本例中,应采用采用自下而上挖导井,自上而下扩大的开挖方法。
不妥2:上游混凝土围堰采取了泄渣拆除爆破方法。
理由:上游混凝土围堰应采用留渣拆除爆破。

第10题:

(2012年)背景:
事件二: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选用振动碾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压实; 施工前通过碾压实验确定土料填筑压实参数:坝体填筑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及碾压,待心墙填筑完成后,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及碾压。
问题:
3.指出事件二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①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在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②分别进行碾压(或心墙与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施工顺序)。
正确做法: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平起填筑,跨缝碾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