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单选题行人甲与乙因自行车相撞发生争吵,甲朝乙胸部猛击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 故意杀人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故意伤害(致死)罪D 不构成犯罪

题目
单选题
行人甲与乙因自行车相撞发生争吵,甲朝乙胸部猛击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

故意杀人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

C

故意伤害(致死)罪

D

不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根据材料,山东省2011年的下列指标中增幅最大的是(  )。
A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

B

服务项目价格

C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D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山东省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2%。因此增幅最大的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第2题:

判断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立国、治国之本。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同时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第3题:

单选题
中国科学新闻学会新媒体工作室的报告认为,新技术的出现,使受众接收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报纸曾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但它需要到特定地方购买;广播出现后,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收听新闻,于是广播又开始大行其道,直到电视的出现;电视可以让人同时接收视听信息,提高了信息接收效率。而网络时代,信息接收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使受众得以进行一定表达,因此互动越来越成为媒体信息传播的趋势。本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新技术对传媒方式发展的影响

B

新技术对受众的影响

C

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

D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段第一句首先表达了新技术的出现对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后面都是针对第一句话进行的阐述,所以本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新技术对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因此A项正确。

第4题:

单选题
某专家就目前多方对支线航空安全性的质疑发表声明,他表示,支线飞机所执行的安全标准,与波音、空客大飞机基本一致,大小飞机结构强度也是一样的。乘客感觉支线飞机颠簸,是由于飞机越大,抗干扰能力就越强,所以感觉平稳。事实上,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在安全性上没有任何差别。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专家的观点?(  )
A

近年来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过快,支线机场管理和设备滞后问题日益突出

B

在北美、欧洲等成熟的航空市场。支线航空占到近40%的比例

C

航空事故中,乘客是否具有迅速离开出事飞机的能力非常重要

D

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愿意坐支线飞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文段论据为支线飞机所执行的安全标准和结构强度上与干线飞机基本一致;论点是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在安全性上没有任何差别。要质疑题中观点,则需证明还有其他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存在。A项,指出了其他会影响飞机安全性的因素,即支线机场管理和设备滞后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支线飞机的安全性,削弱了文段观点。

第5题:

单选题
浮雕:壁画
A

凤凰:麒麟

B

田径:跳高

C

精英:骨干

D

书籍:竹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浮雕和壁画都是附着在他物之上的一种艺术,而凤凰和麒麟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代表祥瑞的动物。因此A项正确。

第6题:

单选题
0,7,26,63,(  )。
A

124

B

153

C

188

D

196


正确答案: C
解析:
0=13-1,7=23-1,26=33-1,63=43-1,一部分是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另一部分是-1,即所填数字为53-1=124。

第7题:

多选题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  )。
A

韩国

B

朝鲜

C

文莱

D

印度尼西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因此ACD三项正确。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B

雅鲁藏布江注入太平洋

C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D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雅鲁藏布江在西藏,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最后流入印度洋,不是太平洋。

第9题:

单选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  )。
A

《左传》

B

《淮南子·人间训》

C

《史记》

D

《论语》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第10题:

单选题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文学艺术活动是生活现实和作者自我表现的结合

B

文学艺术活动的本质是反映客观现实

C

文学艺术创作的首要过程是“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D

文学艺术形象的丰满取决于创作者的生活体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文段首先强调的是文学艺术活动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仅仅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然后说明融入客观现实才能写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最后点出主旨,即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因此C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