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知识竞赛

问答题如何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介绍常熟?

题目
问答题
如何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介绍常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虞山十八景、虞山琴派、虞山医派、两代帝师翁同和。梦兰、隆力奇,世界名牌波斯登。常熟服装城(原常熟招商城)创建于1985年,2007年年成交金额达到380.89亿,成为全国服装批发市场的领头羊,先后被授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品牌服装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7年10月,常熟服装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成为继浙江义乌、海宁之后,全国第三家4A级购物旅游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从经济角度和法律角度理解保险的含义?


参考答案:(1)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对不可预计的损失进行重新分配的融资活动。保险这种机制涉及的是把潜在损失转移到一个保险基金中,该基金集中了所有潜在损失,而后将预计损失的成本分摊给所有参与者。(2)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契约。保险合同与所有合同一样,是产生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约定。保险人的权利是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其义务是当约定的风险事故发生后向被保险人赔付保险金。

第2题:

如何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介绍常熟?


正确答案:虞山十八景、虞山琴派、虞山医派、两代帝师翁同和。梦兰、隆力奇,世界名牌波斯登。常熟服装城(原常熟招商城)创建于1985年,2007年年成交金额达到380.89亿,成为全国服装批发市场的领头羊,先后被授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品牌服装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7年10月,常熟服装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成为继浙江义乌、海宁之后,全国第三家4A级购物旅游区。

第3题:

发展观是从()对发展问题的诠释

A.哲学角度

B.经济角度

C.文化角度

D.社会角度


答案:A

第4题:

结合实际,从学校文化的功能这个角度,谈谈如何创建校园文化?


正确答案: 学校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导向作用。②约束作用。③凝聚作用。④激励作用。学校文化建设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文化中的物质层建设。物质层的学校文化的建设主要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要求创设和谐良好的学校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有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学校文化制度层的建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在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中,保证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学校文化的精神层建设。精神层的建设主要指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建设。对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要采取正面说理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使学校的集体形成共同创造良好学校文化的氛围。

第5题:

发展观是从()对发展问题的诠释

  • A、哲学角度
  • B、经济角度
  • C、文化角度
  • D、社会角度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请说说常熟这个名称的来历,并介绍常熟作为“山水城”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常熟地处江苏省东部,东邻上海,南接苏州,西连无锡,北滨长江。全*市总人口约104万,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常熟这个名称始见于梁大同六年(公元520年),距今已经有l460多年的历史。常熟的原意是指常年丰收。由此可见,常熟自古就是个富足的鱼米之乡。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属长江冲击平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庄稼的生长。而且常熟地势东南面低,西北面高,这样不管遇到水灾还是旱灾,高田和低田的收获都能互补。在历史上,常熟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争,因此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常熟是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光旖旎,山青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山、水、城、园融为一体,形成山水城独特风貌,古人就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佳句。

第7题: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是从统计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


正确答案:第二个

第8题:

如何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看待“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第9题:

从跨文化沟通的角度分析你如何体会“入乡随俗”的含义。


正确答案: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就必须学好外语,入乡随俗,尊重本土文化习俗和民族品格,尊重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平等地对待当地人和异域雇员,这样就可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第10题: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农业政策的优劣?


正确答案: 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问题的分析置于政治研究领域,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策决策问题。或者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它所关注的问题如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引出的利益团体的行为特征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等。该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各种利益团体对农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所产生的影响。
1、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本质)
2、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核心政府决策)
3、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决策方式)
4、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经济分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