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什么是红楼梦梦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红楼梦梦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 会末期的黑暗、腐朽和罪恶,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预示着封建贵族必然衰亡,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在对旧制度揭 露和批判的同时,也对贵族叛逆者予以歌颂,表达了一些具有民主思想因 素的新观念。

第2题:

简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综合了其他艺术—诗词、戏剧、绘画、建筑等的手法和优点,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
一、《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
1、《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
2、《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书中所写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近,作者以其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关。第一,打破以往小说的传奇性特征,通过日常琐屑的生活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第二,借助于对比与映衬手法,使人物既立体、丰富,又鲜明、独特。作者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异常分明,而且能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显出各自的独特性。第三,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衬托人物个性。
3、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有时是直接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人物的所思所想剖析得细致入微;有时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具体可感的、确定性的动作、语言和景物,以之来间接地传达人物的心理;有时还将笔触深入到梦境和潜意识的层面,使心理写实和主观表意相结合。《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二、《红楼梦》工于叙事,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小说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动地刻划众多的人物性格,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
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又是一部表意性很强的诗体小说,它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辉,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即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说雄丽深邃而又婉约缠绵,既直面现实人生,有人情世态的充畅刻绘,又富于意韵雅趣,有真挚浓郁的感情色彩。这样就真正在新型的叙事文学体制中实现了化俗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又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
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红楼梦》彻底突破了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全书由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宏大结构,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同时书中的每个事件无不百面贯通,筋络相连,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彩线织成的一幅艺术巨锦,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作者与叙述者开始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问题上,作品创造性地运用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这样既使叙述视角灵活多变,又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刻划人物。
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以当时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者苦心营构,穷力追新,形成了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它的叙事语言平实自然,通俗生动,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它的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成熟、最优美的语言。

第3题:

简述红楼梦的艺术。
(1)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原书名《石头记》就很含蓄蕴籍。小说在第一回提到的曹雪芹五言绝句中,强调“味”字是理解该书风格的重要之点。脂砚斋说该书“全是反面春秋”,“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更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
(2)按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在平常的生活中表现人物性格:曹雪芹按照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把人物放在平常的自然的生活中,去自然地表现人物性格,因此《红》的生活画面和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
(3)运用典型的情节展示人物思想性格: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并利用这情节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如“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大观园”等不少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特别是宝玉挨打这个情节写得十分激动人心。曹利用这一情节,主次分明地刻画出一系列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细节描写:小说是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而家庭生活有许多相同现象和事件,曹雪芹却能把相同的事件写得生动而各异其体,情节毫不雷同,如同样写过生日,情节完全不同。《红》的一些细节描写都能反映社会深层方面的大问题。如写刘姥姥用筷子夹鸽子蛋;回宴请刘姥姥,刘姥姥对螃蟹宴的感慨。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通过刘姥姥见闻叙说,生动的细节就鲜明地反映出那个社会人间的重大问题,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差别之大、矛盾的严重。曹善于运用具有伏笔功能的细节来暗示一些事物的发展结局。
(5)侧面描写:是《红》重要艺术成就之一。《红》内容之丰富,人物众多,完全靠正面描写是不够的。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样的侧面描写比一般的介绍性叙述要生动有趣得多。通过兴儿之口侧面描写了凤姐、平儿、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这是《红》中比较典型的侧面描写,而且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起到了补充和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6)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极为细腻、深入,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如贾黛二人看西厢,黛玉对宝玉一句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立即直竖眉、瞪双眼,实际正是黛玉既高兴又害怕的一种心理表现。宝黛爱情是在他们不断的口角中向前发展的,第二十九回中曹雪芹站出来加以解释说明和评论。但这样由作者出面进行说表性心理描写不能多,否则不利于情节的发展,所以作者及时结合人物内心独白,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这样的心理描写在大增强了人物的形象的鲜明度,具体、生动、深刻地揭示出内心活动。
(7)语言艺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非常惊人。《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堪称我们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一、极富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特点。《红楼梦》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成就突出,一个人的语言一定能表现其地位、身份、经历、文化教养。二、《红》动作性语言和形象化语言的成功应用。三、恰当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其语言更加形象化。如以“辣子”比喻王熙凤,说王熙凤是“脸酸心硬”的有名泼辣货;李纨是“大菩萨”第一个大善德人。《红》随处可见妙笔生花的比喻。

第4题:

《红楼梦》又称什么


正确答案: 《石头记》

第5题:

简述红楼梦网络叙事的特点。


正确答案:事件网络是红楼梦网络叙事结构的基本组织单元。网络的特点是和牵引,是人物之间、事件之间的勾连和扩展,是日常生活内容的纵横交错,它以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依据真实的生活过程,与其它事件和人物发生自然联系、牵引、交叉和转换,显示出像生活和自然那样丰富复杂而且浑然天成的本色特征(葬花吟为27回主题,场景转换共8次:潇湘春困、薛蟠请酒、黛玉伤情、宝钗捕蝶、红玉传话、黛玉出门、兄妹交谈、黛玉葬——从园内写到园外以至贾府外社会,从宝黛写到各种人物关系各种性格事件,但其中心仍然是宝黛)。这样既使主要人物性格得到多次渲染和充分描写,又使若干将要人物在某一事件或场景中得到集中描写。事件和场景不断转换,但又前后关连,或呼前,或伏后,或回环映带,使主要情节和将要情节同时推进,描写的生活内容具有整体规模和性质,这就是红楼梦网络叙事的特点。

第6题:

简述《红楼梦》中凤姐是如何设计害尤二姐的?


正确答案: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她,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吞金自尽。

第7题: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 


正确答案: 第一,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红楼梦》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认真总结了《金瓶梅》和后来猥亵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误教训,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写的“意淫”说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写的“情理”说,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在曹雪芹看来,男女之间感情的最高境界在于精神境界的沟通与契合,这显然是对爱情文学的重大贡献;曹雪芹既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义的写法,并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失真写法,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这些符合生活自身逻辑的平实事件为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金瓶梅》完成了小说题材向市井凡人的过渡,也完成了小说人物从类型化逐渐向性格化人物的过度,但它并没有达到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这一重要任务是由《红楼梦》最终完成的。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外,最为成功的人物典型就是王熙凤。这个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的凤辣子对家族的衰败看得比谁都清楚,然而却将自己处于非常奇特的矛盾地位:一方面她竭力支撑贾府这座摇摇欲坠的腐朽大厦,一方面却又挖空心思动摇它的基础。不仅加速了贾府的灭亡,也由此淹没了自己那美丽而邪恶,并富有才干的生命。王熙凤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但二者相较,就可以发现王熙凤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是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世界一流名著人物相提并论的典型人物。
第三,取得了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检验小说叙事艺术进步可以说有两层因素,一是限知叙事在整个小说叙事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所达到的深度;而是如何处理好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红楼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全书范围而言,作者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比如关于贾府的介绍,作者不是像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那样由自己灌输给读者,而是先借冷子兴之口点出要害,再借宝钗、黛玉及刘姥姥等人的感官来层层铺衍,让读者跟随书中人物的感受,去一步步地走进贾府的大门深处。对于人物的交代介绍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作者常常用几个不同身份的角色来对同一人物进行不同侧面的交代和介绍。作者已经十分熟练地将完成叙述和表现观察者性格的双重任务落在限知叙述的描写这一支笔上,从而使限知叙事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层次。作者精彩地以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地统一起来。以心理描写为例,一方面,作者严格地避免对书中人物做直接的心理描写,另一方面,作者又以限知的然而又是精彩的传神之笔广泛地对书中各色人等进行人物神情心态的描绘,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揭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既体现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区别,又展现出作者在心理描写领域多方面的才能。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不再是相互抵触的矛盾体,而是成了互通有无,水乳交融的艺术组合。

第8题:

简述什么是红楼梦梦兆。


正确答案:1、心理写实兼以梦幻表意者:梦兆绛芸轩、潇湘惊噩梦所暴露的潜意识隐忧是现实矛盾在梦者的心理投影;
2、主观表意兼以心理写实者: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冲淡了梦境主观表意的强烈色彩,实现了与全书写实基调的和谐整合。
两类梦兆描写,前者是带有幻想表意因素的性格和心理显现手段,后者是带有写实成分的幻想表意形式,而表意与写实的某种程度的结合,则是其共同特征。

第9题: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正确答案: 宝玉不读书:贾母心疼宝玉,吩咐贾政的亲随,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每日游卧园中,甘为诸丫环充役。薛宝钗劝他读点书,宝玉气得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因为只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宝玉愈加敬重林黛玉了。凤姐克扣例钱:金钏儿死后,许多人为了能顶她的位子而给凤姐送礼。凤姐来者不拒,等收足礼后才向上禀告。王夫人不准备添人,把金钏儿的例钱给了玉钏儿。王夫人将下人抱怨月钱少发的事询问凤姐。原来克扣的钱都在外放债,凤姐瞒过王夫人。凤姐对底下人大发雷霆。绣鸳鸯梦兆绛芸轩:宝钗来到怡红院找袭人。袭人出去后,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还没有坐多久,只听到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宝玉想起《牡丹亭》曲子,便信步跑到戏班子练习唱戏的地方,想找龄官为他演唱,遭到拒绝。贾宝玉又看到贾蔷与龄官在相好,而龄官就是那天在地上划"蔷"字的女孩子。贾宝玉发现自己不能全得女子们的眼泪,至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第10题: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梦境,《绣鸳鸯梦兆绛云轩》回中宝玉做了怎样的梦,这梦又预兆了怎样的结局?


正确答案: 宝钗大中午的走到怡红院去坐着,适逢宝玉午睡,袭人做活累了要出去走走,宝钗就替她代刺,坐在床沿上给宝玉撵苍蝇。宝玉突然梦中喊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的反应是“不觉怔了”。
这一梦境预示着宝玉对金玉良缘的反抗,即反对与宝钗的婚事,但最终二人还是结合在一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