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马谡失街亭(第95、96回)

题目
问答题
马谡失街亭(第95、96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攻心”的典故,源自哪一个历史事件?()

  • A、诸葛亮南征
  • B、马谡失街亭
  • C、刘备白帝城托孤
  • D、钟会伐蜀

正确答案:A

第2题:

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材料一)马谡履历表1.出道,为刘备的败军煎茶熬汤,成功引见自己。当时仅二十几岁。2.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留遗言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3.公元223年,为诸葛亮献策,对孟获“但服其心足矣”,才有“七擒七纵”的历史佳话。得诸葛亮赏识,升为参军。4.成功策划反间计,离间曹睿与司马懿君臣关系,愈得诸葛亮赏识。5.公元229年,失街亭,被斩。时年39岁。(材料二)诸葛亮出征将领表前督部--魏延;前军都督--张翼;牙门将--王平;后军领兵使--李恢,副将--吕义;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马岱,副将--廖化;右军领兵使--马忠;行中军师--刘琰;中监军--邓芝;中参军--马谡;前、左、右、后将军--袁琳、吴懿、高翔、吴班;前、左、右、后护军--许允、丁咸、刘敏、官雝;行参军--胡济、阎晏、爨习;丞相令史--董厥;帐前左右护卫使--关兴、张苞。对上述材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 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
  • 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
  • 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
  • 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

正确答案:D

第3题:

95-97

第95题:


正确答案:A

第4题:

马谡拒谏失街亭(第95回)


正确答案: ①诸葛亮北伐,街亭为咽喉要地,拟派将驻守。②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③诸葛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④马谡刚愎自用,既违军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⑤司马懿指挥大军直逼街亭,围困马谡,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第5题:

《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答案:D

第6题:

诸葛亮错用()痛失街亭。

  • A、张飞
  • B、马谡
  • C、鲁肃

正确答案:B

第7题:

马谡因()被斩。


正确答案:失街亭

第8题: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背水一战大获全胜,而同样是这句话,马谡把蜀军军营扎在山上却痛失街亭,性命不保。可见( )。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B.应当因时因地具体地理解兵法的意思,而不是生搬硬套

C.战场胜负是难以预料的

D.实践高于理论,项羽比马谡更具有实战指挥能力


正确答案:B
此题中先给出了一个大的前提,即兵法的观点,然后又给出了在此观点指导下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况,说明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同,运用不同,会出现不同结果,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C、D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所以错误。

第9题:

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正确答案: 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第10题: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正确答案: 马谡失街亭
为阻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拟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亮命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率兵镇守街亭。马谡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后被司马懿断了水道,军心大乱。司马懿乘机放火烧山,马谡败逃。王平力量单薄,救援不成,街亭被魏军占领,马谡被孔明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