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过哪些重要的进步报刊?它们是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

题目
问答题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过哪些重要的进步报刊?它们是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孤岛”时期,上海租界内有哪些重要的抗日报刊?它们的斗争情况如何?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从那时起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五年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当时,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法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
这些挂出洋人旗号的报纸被称作“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这些“洋旗报”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发挥了特殊的抗日宣传作用,为抗日活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2题:

解放战争期间出现过哪些鼓吹走“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它们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报刊鼓吹走“第三条道路”;既不走共产党的道路,也不走国民党的道路,而走一条非国非检,无党无派的“中间道路”。持这种论调的报刊,其政治背景比较复杂。一、持反动立场的中国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的《中华时报》、《再生》周刊等他们鼓吹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阴谋。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报刊,如《周报》、《民主》、《平民》等。他们宣传“第三条道路”,是幻想中国走英美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三、还有一些以“无党无派”自居的报刊,如《大公报》、《观察》等。它们鼓吹“第三条道路”,是为了趁机捞取政治资本。
在这些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的《观察》周刊。(它的前身是《客观》周刊,1945年11月在重庆创刊)。这是一个政论刊物,自称“大体上代表着一般自由思想分子”。它一方面抨击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另一方面又反对共产主义和工产党。有的文章甚至武断地说:“就统治精神上说,共产党和法西斯党本无任何区别”,共产党的胜利只能是“以暴易暴”,因而大力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道路。
当时,美帝国主义看到蒋介石政权即将崩溃,想要扶植“第三种势力”,让“自由主义分子”来领导中国;在知识分子中,走“第三条道路”的论调也有一定市场,《观察》的发行量就由10000份上升到50000多份。如果任凭这种论调发展下去,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非常不利。为此,党中央一方面通过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在中国人民和人民敌人的生死斗争中,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号召人民擦亮眼睛,认清“第三条道路”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一些进步报刊,如上海《文萃丛刊》、《文汇报》、香港的《华商报》等,对这种论调进行驳斥,帮助持这种观点的知识分子丢掉幻想,认清形势,站到革命一边来。通过对“第三条道路”的批评,各民主党派均改变主张,参加到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中来,就连《观察》的主编储安平也到了解放区,只有坚持反动立场的青年党和民社党跟着国民党跑到台湾去了。

第3题:

活跃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中国诗歌会。()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抗战时期党在解放区办过哪些重要报刊?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事业晚是欣欣向荣。延安成了当时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在这段时间里,党在解放区办了以下几家重要的报刊:
一、《新中华报》。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华》报。1935年11月25日,原来在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在陕北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鉴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势,将《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作为陕甘宁政府的机关报,迁至延安出版。1939年2月7日,正式改组成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由向仲华、李初黎等主编。
二、《解放》周刊。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刊,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由张闻天主持。该刊除宣传党在抗日时期的方针政策外,侧生于发表理论文章。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首先在《解放》周刊发表的。
三、《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月20日在延安创刊。这是一份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毛泽东为它写了发刊词,指出办这个刊物的目的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四、《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当时,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为了集中人力财力办好一份主要的报纸,党中央决定将《解放》停刊,合并《新中国报》与新华社办的《今日新闻》,出版《解放日报》。由博古、廖承志相继任社长,杨松、陆定一等相继任总编辑,1947年3月27日停刊。它是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党报。
此外,在陕甘宁边区还办了一批工、农、兵、青、妇和文化团体的报刊,如《中国工人》、《中国文化》、《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边区群众》等。各个抗日根据地也纷纷办起了各种报刊。据统计,仅华北、华中两个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在1939年以前就有700余种小型报刊。

第5题: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过哪些重要的进步报刊?它们是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护其摇摇欲附的反动统治,一方面颁布《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勘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法》等反动法令,并出动军警对蓬勃兴起的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加紧对进步新闻带来和进步新闻工作者进行摧残和迫害。然而,新闻界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没有被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吓倒,他们冲破重重障碍,在国统区创办了许多进步报刊。这些报刊,有的是秘密出版的,有的是公开出版的,有的是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出版的。其中主要的有:
一、《周报》。1945年9月8日创刊于上海,由唐獀、柯灵主编,茅盾、夏衍、马寅初、马叙伦、吴晗、郑振铎、叶圣陶等名人均为该刊撰稿。该刊“站在人民的立场”,以“加强团结,实行民主”为使命。1946年8月被国民党查禁。
二、《文萃》周刊。1945年10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黎澎主编。开始主要选载重庆、昆明、成都、贵阳等地报刊上的精彩文章,并且选登过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社论。郭沫若、茅盾、田汉、宦乡、许广平、米谷、丁聪、沈同衡等著名文化界人士也经党在该刊发表文章和政治漫画。1946年后,该刊成为上海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刊物。它用通俗的文字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引起反动派的恐慌。1947年3全面内战爆发,该刊转入地下,改名《文萃丛刊》。同年7月22日,该刊编辑陈子涛、骆何民和经理吴承德被捕,1948年分别被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该刊随即停刊。
三、《展望》。1948年5月1日创刊上海,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社长俞寰澄。该刊《军事一周》专栏每期都有对战局的报道和分析,大胆揭露国民党军事上的惨败和政治上玩弄和谈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1949年3月被子查封。上海解放后复刊。
四、《解放》报。1946年2月22日创刊于北平,总编辑钱俊瑞。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的一份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5月29日被国民党查封,钱俊瑞等30余人遭国民党逮捕。
五、《挺进报》。1947年2月创刊。它是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秘密出版的油印报纸,专门抄收刊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稿。后被国民党发现,编辑和出版人员陈然、成善谋被杀害。
上海《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在党的影响下也投入了争取民主、解放的斗争。此外,还出现了大批学生进步报刊。它们在发动和指导学生运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6题:

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办过哪些工农兵报刊?


正确答案: 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办过《中国农民》和《农民运动》,工人部办过《革命工人》,青年部办过《青年工作》,一些军人、学生、工人、农民和妇女团体也办过一些报刊。在这些报刊中,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农民》、《农民运动》和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中国军人》,它们都同共产党员主持。
《中国农民》于1926年1月在广州创刊。它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为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指导当时蓬勃兴起的农运动而创办的。该刊除大量报道各地农民运动的情况外,特别注意探讨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问题。毛泽东撰写的《中国农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撰写的《土地与农民》,澎湃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等,都是在《中国农民》上发表的。这些文章对于推动中国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这个刊物成为研究农民运动理论的权威性刊物。
《中国运动》于1926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办的通俗性刊物,以基层农运干部和广大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内容是报道各地农民运动和农会的诬蔑。该刊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也较活泼,很受读者欢迎。
《中国军人》1925年2月20日创刊于广州,由黄埔军校青年军人民联合会主办,共产党员王一飞主编,撰稿人蒋先云、周逸群、李富春等也都是共产党。该刊以团结革命军人、促进全国军人的觉悟为宗旨,是我国最早的革命军人刊物。

第7题:

解放战争时期香港出版过哪些进步报刊?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在这里出版了许多进步报刊。它们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和全国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报刊主要有:
一、《华商报》。1941年创刊,1942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停刊。1946年1月4日在香港复刊。复刊后的《华商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报纸。董事长是香港爱国人士邓文钊,总编辑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刘思慕,总经理是民盟负责人萨空了,共产党的负责人是章汉夫。先后参加社论委员会的还有许涤新、陈此生、廖沫少、夏衍、乔冠华、张铁生、彭彰风、杨奇、高天等人。该报群英会萃,阵容强大,是当时在香港和华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一家进步报刊。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停刊,工作人员撤到广州筹办《南方日报》。
二、《解众》周刊。它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刊物,1937年12月创刊汉口,1947年1月在香港复刊。此利用各种伪装封面出版后运到国统区发行,1949年10月停刊。
三、《正报》。1945年11月13日创刊,中共广东省委主办,是战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公开出版的第一家小型报纸,杨奇任社长兼总编辑。
四、《人民报》。1946年3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社长李伯球,总编黄药眠。同年4月迁至广州出版,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的机关报,同年8月停刊。
五、《光明报》(半月刊)。1947年1月在香港出版。它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刊物。此外,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创办的进步报刊还有《大众报》、《文汇报》、《世界展望》、《远东通讯》等。

第8题: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的主要敌人分别是( )。

A.国民党新军阀、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B.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新军阀、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C.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D.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

答案:C
解析: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第9题: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是怎样同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作斗争的?


正确答案: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记联”),1932年3月20日成立于上海。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瞿秋白、邓中夏、潘梓年等人领导了“记联”的筹建工作。“记联”的前身是1931年10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新闻研究会,其会员是上海一些新闻单位的进步记者和大学新闻系的部分师生。
“记联”是在国民党对革命人民疯狂进行文化“围剿“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组织。它以“争取言论出版的绝对自由”和“新闻大众化”为行动纲领。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方面军,它通过各种方式,团结进步文化力量,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及其御用的宣传工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一、创办国际新闻社,冲破反动派的新闻封锁,向国内外报刊传递中国人民的共产党抗日救国活动的信息。1933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出的“立即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允许民众武装抗日”的三项条件和同国内一切军队订立抗日协定的消息,就是该社通过《申报》告诉读者的。
二、组织记者团集体采访漕河泾监狱,揭露当局虐待政治犯的真相。团结盟员在其任职的报社以公开身份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三、出版学术性的机关刊物《集纳批判》。该刊强调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闻学,提出实现被压迫阶级的新闻解放,对资产阶级新闻学和国民党法西斯的反动新闻事业进行批判。“记联”在白色恐怖下的斗争,对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促进革命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10题:

以下对解放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