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导游讲解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做比较,用的是同类相似类比法;将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花园相比较,用的是同类相异类比法。(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我国著名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属于悲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以下体现出悲剧性美学特征的作品有( )。

A、《拉奥孔》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长恨歌》

D、《安娜卡列宁娜》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试比较中西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一、界定悲剧
(1)作为一种戏剧类型
(2)作为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
作为悲剧意识——悲剧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挑战——现实的悲剧性转化为悲剧意识必须在理性的前提下经历三重剥离:
①悲剧意识产生的剪接需要理性,但又是对理性的叛离。
②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现实的悲剧性所带来的宗教意识。
③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哲学意识——悲剧意识的内涵
二、悲剧意识是人类文化因境的一种暴露
①悲剧意识又把暴露的文化困境从开式上情感上加以弥合。形式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表达了人类文化困境。
②所谓情感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使人们内心的情感有了依附物,达到了心理平衡,对困境境产生了韧性的承受能力。
这就是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形态
(1)中国悲剧意识是柔性的、内心的、情感的,是悲诗,属于保存型文化;
(2)西方悲剧意识是刚性的,外露的,行动的,是悲剧,属于进取型文化。

第5题:

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梁祝爱情故事。

A

B



第6题:

梁祝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浓郁深厚,改编成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梁祝》以及各种版本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形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从主题学角度,阐释不同历史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改编。


参考答案:众所周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戏剧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其实也可以说是主人公性格缺陷所造成的悲剧,两部剧中都以爱情为主线,只不过因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爱情故事也各有特点。《梁祝》是一部诗歌体的民间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也深得外国观众的喜爱,但多以说唱文学和戏曲戏剧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形式流传,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规的戏剧作品,在内容形式以及表现结构上都合理规范,流传甚广。《梁祝》这部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学悲剧作品,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描述揭露并且鞭笞了中国封建社会落后死板的婚姻观念,被束缚限制的爱情自由,以及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制度的束缚以、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腐化以及主人公本身性格的缺陷,不敢反抗,而是活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走不出落后制度的束缚,其实可以说是自己葬送了自己唯美的爱情和珍贵的生命,所以让本该幸福牵手的爱情演变为可歌可泣的“化蝶”悲剧,渴望自由纯真爱情的青年男女们宁死也不肯为传统婚姻制度而折服,相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说,他们这不是反抗,而是在自己做不了主的婚姻面前选择放弃和逃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才是疯狂又充满激情的,他们奔放直白的表达心中的爱恋,而且一见钟情之后让他们坠入爱河,他们在家族世仇面前仍做着真实的自己,对于对方的爱没有任何掩藏,而祝英台却刚好与之相反,对于梁山伯的爱总是含蓄不露,也没勇气直接表白,都是话里行间暗藏玄机,让人琢磨不透。更有一点,在梁祝中,三句不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婚姻,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总得经历:提亲→定亲→成亲这样一个繁杂的步骤,而且面对这些封建传统,他们虽然很不满,但没有坦白抱怨,只是默默的承受着,在西方人的世界里,婚姻同样不是儿戏,但他们的态度就与中国的迥然不同,他们只需要相互承诺,彼此许下誓言,私定终身,再到教堂让神父为他们见证爱的结合即可,至于家人的反对他们都抛之脑.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剧中的四个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很小的年龄和严峻的家庭情势之下,渴望并付诸行动来追求自由向往的爱情,最终作者通过他们悲惨且出人意料的结局,来揭示生活的残酷和现实,在戏剧中更能激起读者和观众的悲愤和崇敬,而悲剧真正的文学价值正在于他具有常人难以预料和接受的悲剧情结,恰巧在毫无挽回余地的痛苦边缘,直接把人性最本质的爱与恨推入死亡的深渊,让人措手不及,只能哀痛惋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悲剧中的家庭悲剧一类,他们都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一方是家族世仇无法调和,一方又是门当户对的世俗理念限制束缚,但更主要的是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他们的爱情都只有在结束生命之后才得到了永生,生不同时,死必同死。在中国封建时代的背景下,不仅仅是社会制度封建礼教的束缚,更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无论是对于自己憧憬向往的爱情,还是自我个性的发展都是被限制束缚的,不被世人理解和认可,更不可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说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悲剧多的是,他们的爱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世俗观念和父母兄长反对,具体的原因有:①男女主人公门不当户不对,二者身份差距悬殊太大,一方总是位高权重,另一方却身份卑微,无权无势,有可能男的是高官侯爵,女的却是平民或是妓女,也有可能女的是大家闺秀,豪门千金,男的却是落榜书生,数年没有高重,以至于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②被中国封建落后的体制束缚,要求女的要在闺房终不过待到出嫁之时,而且女人只能在家中学习刺绣,普遍认为“女子无才并是德”,而祝英台是这其中的一个特例,所以女扮男装外出学习,与梁山伯结识,这正是此悲剧的开端;③世俗偏见,认为婚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由父母做主才可算数,私定终生被认为是可耻的;④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趋炎附势,始终认为大家闺秀就应该许配给豪门子弟,所以祝英台就被强迫嫁给马文才,不得不与爱的人天各一方;⑤自身性格缺陷,反抗没起效果,因为别人的阻止和限制束缚,就放弃,接受现实,这样的又怎么能长久?其悲剧性结局也是注定好的。

第7题:

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作品中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被誉为汉乐府叙事诗发展高峰的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孔雀东南飞》
C、《牛郎与织女》
D、《孟姜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常识。 汉乐府是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A 项错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该故事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 1700 多年历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属于汉乐府叙事诗。
B 项正确,《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描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爱情悲剧,
是汉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C 项错误,《牛郎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不属于 汉乐府叙事诗。
D 项错误,《孟姜女》来源于我国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 间广为流传,不属于汉乐府叙事诗。

第8题:

在导游讲解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做比较,用的是同类相似类比法;将颐和园和凡尔赛宫花园相比较,用的是同类相异类比法。 ( )


正确答案:√

第9题:

下列戏剧悲剧中,()把希望寄于清官。

  • A、秦香莲
  • B、梁山伯与祝英台
  • C、牡丹亭
  • D、窦娥冤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论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到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
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近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
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
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多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中国现代悲剧是话剧,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中西悲剧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殊,但作为悲剧,又表现出一些异中的相似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悲剧的起源都与民间活动关系紧密,与宗教关系紧密。因为产生西方悲剧的酒神颂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而中国悲剧的前身应是民间流行的各种讲唱形式。
②无论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悲剧性(悲剧的因素或精神)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③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就是说,他们总是处在与敌对力量的矛盾斗争中,他们往往要遭遇失败和苦难,但却能保持崇高的气节、保持自己的理想和向敌对势力斗争的勇气。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因此,他们的失败和受难也常常显出特别的光彩。
④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由主人公代表的正面势力与敌对势力的对立而展开,不断推动剧情,并导向最终的解决。
⑤悲剧中始终充满了悲剧的气氛和情调,并和悲剧情节的展开相始终、相表里、相辅相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