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鱼类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卵巢分期:依据性腺的体积、色泽、卵子的成熟与否等标准,一般将卵巢分为6个时期。
Ⅰ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肉眼不能分辨雌雄。只能见到一对透明呈淡肉色的细线。
Ⅱ期。为性腺正发育中的性未成熟或产后恢复阶段的鱼所具有。卵巢多呈扁带状,雌雄已能分辨。一般为肉色,固定后呈花瓣状,肉眼看不出卵粒,其表面已有微血管分布。
Ⅲ期。卵巢体积增大呈青灰色,肉眼已能分辨出卵粒,血管分布明显。多数卵细胞处于大生长期的卵黄积累阶段。
Ⅳ期。卵巢增大呈长囊状,占据腹腔大部分。卵巢膜出现粗血管,分布如网状。卵巢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多数卵细胞处于大生长期的卵黄充满阶段。
Ⅴ期。卵巢松软,血管膨胀。卵子从滤泡中排出,透明如玉,粒粒分离,大量卵粒进入卵巢腔,处于流动状态。
Ⅵ期。产过卵不久或退化吸收过程中的卵巢。产过卵的卵巢有过分成熟而未排出的卵粒,可见白浊的斑点,卵巢腔表面血管充血,呈现淤血状,紫咖啡色。
精巢分期:根据精巢外形特征和组织结构,精巢也分6期
Ⅰ期。生殖腺不发达,呈细线状,透明,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壁膜上,肉眼不能识别雌雄。
Ⅱ期。呈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精囊(壶腹)形成,精原细胞增多,排列成束状。
Ⅲ期。呈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表面具弹性,血管清晰可见。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有皱纹。早期阶段压挤雄鱼腹部没有精液流出,但在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的精液。
Ⅴ期。精巢丰满,乳白色。提起雄鱼头部或轻压腹部,有大量乳白色精液流出。
Ⅵ期。排精以后的精巢大大萎缩,细带状,淡红色或粉红色,挤不出精液。

第2题:

简述陈凯歌的创作历程及其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凯歌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从个人的艺术水平上讲,其电影感觉上是超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外的一种形式,它兼顾了艺术电影的神和商业电影的形,这一点和李安有些相似。
陈凯歌拍的电影不多,出道20余年,他共拍摄电影13部(短片电影除外),虽然不能说部部都是经典,但是对于艺术家而言,一部经典就已经超越千万部平庸。
1.开山之作《黄土地》。
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简直就是中国电影的最佳组合。《黄土地》的经典就在于它的开创性,影片的影像冲击力,颠覆了此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方式。应该说陈凯歌在适当的时候拍了一部适当的电影。如果拿到现在来看,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其他方面也不是非常的突出。但是,这部片子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创新之作,也正是从此陈凯歌的艺术创作逐步走向了高峰。
2.经典之作《风月》。
一部很多人并不熟悉的影片,却可以说是经典力作。看到如意出场,用顶光和底光塑造的形象,就可以看到鬼一般的身影,这是陈凯歌意念中老上海的形象。张国荣的出演,为忠良这样一个受到社会扭曲的形象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巩俐当时同时与陈、张合作,可以看出她对自己演技的肯定。何赛飞在其中饰演的姐姐,可谓惟妙惟肖。变形的社会形态,昭示着旧社会无疑是逐渐走向了衰败,而新社会的崛起又是那样的混沌。影片已经不单是说鸦片的问题,而是在对社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3.绝世之作《霸王别姬》。
这是陈凯歌艺术才华最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片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的烙印,人性的变迁。影片的艺术性和现实性俱佳,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1993年还是一个政治比较敏感的年代,陈凯歌就敢于在电影中加入了文革的元素,并进行了探讨,且贡献了程蝶衣这个完美的艺术角色。
4.褒贬之作《荆轲刺秦王》。
对于这部片子的评价,很有争议。陈凯歌在这部片子里面显现出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也是第一个把目光投向千年之前的导演。从这一点看,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他引领着时代的潮流。此片之后,越来越多的历史电影接踵而来。此片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称得上大片的电影,从前期投入到后期发行都是大手笔,大气魄。《英雄》也是向它学习了不少。该片现在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历史电影的风格。
此片从人物刻画到故事情节均属上乘,而且颠覆了以往的人物塑造方法。很难说片中人物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近几年对此片的评价,逐渐转为褒贬参半。
纵观陈凯歌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具有寓意象征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具有较强反思的《大阅兵》、《孩子王》,还是影象华丽的《霸王别姬》、《无极》,其影片都有着他思想的反映。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验的理性和哲学的意味。他的创作活动也有一条连贯的主线,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
作为一个有着敏感的电影触觉的导演,陈凯歌从未放弃将他的人生哲学和文化思辩注入电影中。他总是试图把自己对个体与群体,传统与现代,生命与理想的反思以压倒一切的方式体现出来,透露出知识分子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尽管他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之气与肆无忌惮的话语知觉,难免与普通观众拉开距离。但回望整个电影界,又有几人还像他这样沉湎于民族历史,热衷于人性建构?他的创作态度固然有雕琢之嫌,但也有股超然之气。不管怎样,陈凯歌依然走在路上,我们依然期待他为我们奉上厚重的电影礼物。

第3题:

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


参考答案: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的奠基时期,主要写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代表作有《冒失鬼》和《情敌》。
(2)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主要写社会风俗剧,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3)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
(4)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写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代表作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史嘉本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第4题: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共创作了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根据他的作品思想和艺术上的发展情况,一般把他的创作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时期的创作以悲剧为主,一般称为悲剧时期;第三时期(1608—1613)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一般称为传奇剧时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

第5题:

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各阶段的作品基调。


正确答案: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作品基调乐观、激越、明朗。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悲喜剧时期,作品基调沉郁、悲怆、愤激。
第三时期传奇剧时期,作品基调高妙远逸,圣洁至纯。

第6题:

简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出九部历史剧,代表作品为《亨利四世》;十部喜剧,代表作品为《威尼斯商人》;还有三部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加上年轻的莎士比亚对社会认识单纯,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定能实现。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了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中期是悲剧时期,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主要有七部悲剧和四部喜剧。代表作品有《哈姆莱特》、《李尔王》、《一报还一报》等。此时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也日渐加深,作品批判的力度加强,剧作风格也带上悲观沉郁的色彩,无论是戏剧的思想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鼎盛。晚期的莎士比亚的传奇时期,共有三部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代表作有《暴风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深感在丑恶的现实中难以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只好转入主观领域,在幻想中进行探求,并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青年一代的身上,借助道德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去解决矛盾。

第7题:

简述莫里哀创作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正确答案: 1650年后,法国的莫里哀担任剧团负责人,开始创作剧本。他学习民间笑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些作品,渐渐在外省出了名。
1658年为路易十四,从此成功在巴黎开始其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把矛头指向贵族;同时的《丈夫学堂》、《太太学堂》讨论了爱情、婚姻、宗教等问题,维护个性自由,反对封建道德。
1664年的《达尔杜弗》成功,成为古典喜剧的杰作。《吝啬鬼》与《乔治·亚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1669年后,莫里哀的创作进入最后一个时期,《贵人迷》、《女学者》都嘲笑了贵族世界。《司卡班的诡计》则赞赏了下层人民的机智。

第8题: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可以分三个阶段,下列属于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创作的喜剧作品是()。

A、《奥赛罗》

B、《仲夏夜之梦》

C、《威尼斯商人》

D、《亨利六世》


正确答案:B,C

第9题:

贝多芬的创作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贝多芬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哪两种音乐体裁上?


正确答案: 贝多芬的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
1802年以前是贝多芬创作的早期。这段时期的创作明显还留有海顿、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影响的痕迹,但同时更多地反映出他本人的一些创作个性。主要作品:第一、二交响曲,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1803-1815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特征是英雄性与崇高性。主要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皇帝钢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热情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等。
1816-1827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晚期(听觉完全丧失)。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观的因素被加强,音乐中更多充满了内在的刻画和忧郁、徘徊,表现手法上比较自由。主要作品有合唱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最后六首钢琴奏鸣曲等。
贝多芬的总体创作特征一是强烈的要求自由、平等和博爱,二是强调对比和扩展。
贝多芬的创作特征最主要体现在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创作上。

第10题: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①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历史剧的特点:历史剧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歌颂开明君主。喜剧的特点: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
②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主义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
③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特点: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