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试析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题目
问答题
试析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写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渔翁》便是其中之—。
这首诗起句较平,可第二句却造语清奇,渔翁清晨起来,打水生火来做饭,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诗人用的“清湘”、“楚竹”这两个意象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晨起江面常有水雾迷濛,生火之时也自然会有炊烟缭绕,那老渔翁的形象在水雾炊烟中一直朦朦胧胧,看不真切。等到“烟销曰出”之时,本来该清楚地看到老渔翁了,谁知却不见踪影,让人不仅纳罕老渔翁哪里去了?忽然间一声桨声欸乃,放眼望去,面前是一片青绿的山水。结尾的两句,写江流滚滚,白云悠悠,更显出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而那就是老渔翁心态的写照。
《渔翁》一诗中这泛舟湘江、闲云野鹤—般的老渔翁是谪居永州的柳宗元精神状态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正直的失败者,柳宗元常常处于矛盾的情绪之中,有时誓不屈服,有时心灰意冷这一抗争、一隐遁,正是千百年来失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心态、两种选择。
《渔翁》中这种与自然山水融合为一的生活,其实只是柳宗元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滤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和悲哀,因此才显得这样清丽脱俗,这样空灵冲淡,才具有这样久而不衰的艺术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的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

A白居易

B柳宗元

C苏轼


B

第2题:

柳宗元的《渔翁》中写道:“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无心”化用了陶渊明的哪首作品的哪一句?


正确答案:“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无心”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赋》中的“云无心以出岫”。

第3题:

柳宗元《渔翁》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渔夫的生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试析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正确答案: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写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渔翁》便是其中之—。
这首诗起句较平,可第二句却造语清奇,渔翁清晨起来,打水生火来做饭,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诗人用的“清湘”、“楚竹”这两个意象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晨起江面常有水雾迷濛,生火之时也自然会有炊烟缭绕,那老渔翁的形象在水雾炊烟中一直朦朦胧胧,看不真切。等到“烟销曰出”之时,本来该清楚地看到老渔翁了,谁知却不见踪影,让人不仅纳罕老渔翁哪里去了?忽然间一声桨声欸乃,放眼望去,面前是一片青绿的山水。结尾的两句,写江流滚滚,白云悠悠,更显出一种平淡悠远的意境,而那就是老渔翁心态的写照。
《渔翁》一诗中这泛舟湘江、闲云野鹤—般的老渔翁是谪居永州的柳宗元精神状态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正直的失败者,柳宗元常常处于矛盾的情绪之中,有时誓不屈服,有时心灰意冷这一抗争、一隐遁,正是千百年来失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心态、两种选择。
《渔翁》中这种与自然山水融合为一的生活,其实只是柳宗元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滤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和悲哀,因此才显得这样清丽脱俗,这样空灵冲淡,才具有这样久而不衰的艺术魅力。

第5题:

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顾况的诗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歌内容以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可能给中唐元、白等人写新乐府予以启发和影响。顾况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极为重视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体诗与民歌有机结合起来,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如《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他的一些五七言绝句受民歌的影响也很明显,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的诗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的艺术风貌。如《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不仅奇思异想,且充满狂放之气,如《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想像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
(2)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先声。诗中感伤情调,实具大历的时代特点:“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边塞诗的内容较丰富。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边塞诗写得又多又好。他继承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他在《塞下曲》中说:“优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确为盛唐之音。然而李益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急剧增加,反映在边塞中,又有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其《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云:“……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他的边塞诗也以七绝最为著名,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又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景抒情,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且经常通过画外声来渲染悲怆情绪,韵味尤为深远。

第6题:

试析《诗格》的诗境论。
(1)王昌龄正式提出诗有“境”,并区分有三境,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一阐明这一最有创见性的理论。
“三境”可视为自古以来诗的三种类型的境界,也可作区别诗之高下,一般作品到最优秀诗篇依次递进的三种境界。
“物境”,指以自然景物或社会人事的具体事物为主的诗篇所展示的境界,这是最常见的诗境,它的审美特征是“了然景象,故得形似”,创作的原则方法是情景交融,是诗人心灵化了的艺境。南朝山水诗大多只达到王昌龄所说的物境水准: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2)情境与意境有相通处,前者感情色彩更明显,后者上升到有哲理意味的境界,强调“真”,或许是三种境界中审美层次最高的境界。
(3)诗境说的发明,使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契合交融有了一个明显的标识,融合二者可建构一个高于二者的完善的诗歌宇宙,把此前分散的“言志”、“缘情”、“物感”、“形似”“意象”诸说冶于一炉,开通了诗歌创作一个明显的指向。
诗境理论,自唐以后成了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核心。后人逐渐将这理论臻于完善。

第7题:

试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一文的主题思想与写作特点。


正确答案: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一文的主题思想与写作特点分别是:主题思想:此文通过描摹一座小丘的胜景,写出了自已赏爱自然的心情,同时借山水的际遇发出内心感慨,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中压抑人才的愤懑和不平。写作特点:
第一,文章的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文中不惜笔墨地描写了小丘的奇山怪石和美竹嘉木。而对小丘的方位、购得、开辟等都是略写。这样有详有略,刻画细致而不繁琐,语言精练而有变化。
第二,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静景动化,既“状其貌”又“传其神”。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写出了小丘瑰丽多姿的面貌,又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强化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8题:

某教材选编了柳宗元《渔翁》一诗,编者在其“学习提示”中提到:“不少评家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可以删去。读后说说你的看法。”这段文字属于哪个教材系统?( )


A.助读系统
B.选文系统
C.作业系统
D.知识系统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四大教材系统地区分。语文课程教材系统有四类,分别是助读系统、选文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指在相关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

选文系统指根据课标标准可结合教材容量、教材内容、体裁与范围这些要求进行教材选择的系统。

作业系统指对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和训练的系统。

知识系统包括关于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和语文语言基础知识。

而题干中的关键字“学习提示”指的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属于助读系统。故正确答案为A。

第9题:

试析屈原的《九章•涉江》一诗?


正确答案: 《涉江》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晚年流放江南时作,篇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诗篇具体叙写了他这次被放逐的地区和所行的路线。这是有关诗人晚年被流放所经历地区的一项重要史料。诗人所达到的流放地区是十分僻远、荒凉的,但诗人却表现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的矢志坚持理想、决不屈服的无私无畏精神。本篇为纪实之作,但在诗的开端却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极写他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感情。表示他既不被污浊黑暗的社会所了解,则将“高驰而不顾”,幻想自己将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全诗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执著不阿的爱国者的形象。他失去家国、带罪远行,虽在这无情的打击面前,却始终眷恋祖国、坚持理想,自觉地承担了悲剧性的命运。他的遭际是凄苦的,但他的感情却是崇高悲壮的。诗中感情起伏,回旋激荡,动人心弦。
《涉江》一诗记写了诗人晚年被放逐生活中最凄苦的一段经历,但诗中所洋溢的情绪,却是不屈服的。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那种艰苦卓绝,矢志不渝,有进无退的精神,是如此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艺术手法上,它与《九章》中其他诸作亦有异,其虚实相生,大胆想象,比兴兼用近于《离骚》。崇高的思想,悲壮的经历,情真意切的言词,读之催人泪下。

第10题:

柳宗元的《江雪》和《渔翁》创作于()

  • A、湖南永州
  • B、广西柳州
  • C、广西宜州
  • D、四川眉州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