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题目
问答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谈谈你对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从物流量的增长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仓储、配送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自动化仓库——仓储现代化技术的高度体现、物资配送——物流技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第2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第3题:

请谈谈你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含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应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衡,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①流动性问题: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预测流动性;②风险控制问题:通过有效的资产和负债管理防范各种风险,保证安全经营; ③资产与负债对称:调整各类资产负债搭配。

(3)作用。①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代化 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使得银行在调 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加了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 ②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利率自由化引起筹资成本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冒险性、放弃性、进攻性的放款和投资策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放款和投资。

第4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学起源问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说法一:认为中国社会学起源于康有为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授“群学”。
说法二:中国社会学起源于严复1895年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1897年,严复在天津《国闻报》上表发了其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的前两章,这是西方社会学著作传入中国之始;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了严复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定名为《群学肄言》,这是直接译自西方社会学的第一部书。
可以说,两者都是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但二者从不同传统、不同方向上开创了中国社会学。康有为从群学思想出发阐释其社会学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学的内源性,严复通过译介西方社会学说传播社会学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学的外源性。

第5题:

意境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 A、中国古典文论
  • B、现代文论
  • C、西方现代文论
  • D、西方古典文论

正确答案:A

第6题:

结合古代教育家关于胎教的理论,谈谈你对胎教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 (一)择偶观;
(二)适时受孕;
(三)孕妇饮食、居住及耳闻目见;
(四)少生。

第7题:

长期以来,对鸯鸯蝴蝶派小说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试就你对此派的认识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鸯鸯蝴蝶派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革命失败的颓丧和彷徨,尤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反映了反帝反封建、张扬人性的积极主题,创作方法多借鉴西方小说技法,如心理描写、叙事技巧等。

第8题:

谈谈你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兴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第9题:

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个真实中国”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10题:

谈谈你对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运用结构主义分析研究文学艺术和进行文艺批评的一种文艺理论。结构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方法论广泛地渗透到科学文化的许多领域,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具体方法。结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特征有三:摒弃主体、标举关系;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规则。为了寻找文本的共同结构和规律即“无信息的规则”,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倡导共时研究,把文学作品视为超越历史的共时现象,使那些变动不居的东西暂时固定下来,从而对其中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加以仔细辨认,把它们作为同时存在并构成有机整体的结构加以探讨。在确立“无信息的规则”时,结构主义崇尚分类法,它试图通过分类来揭示文学作品中隐蔽的秩序。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正是通过分类走向抽象,走向符号的。这种“无信息的规则”并不仅仅满足于说明现存的文学作品,它还力图对未来的文学作品做出预测和规划。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并不是对文学现象的经验归纳,而是一种演绎性的理论建构。结构主义批评方法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运用。结构主义文艺观认为:
(1)文艺作品内容是生活中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具体作品是对整体的有意或无意的复制与模仿,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艺术家那个具有“先天构造能力”的心灵,或者大脑的产物;
(2)文艺作品具有内在结构和层次,没有结构就不成其为文艺作品;
(3)文艺作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就是符号。文艺作品就是一种符号的排列组合。文学艺术家把不同的符号系列当作手段,表现深埋在心灵中的信息;
(4)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它的内部结构和蕴含的信息。信息的质量越高,内涵的意义越多,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就越大。结构主义认为,文艺研究和批评的任务是对文艺作品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的分析。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引进了语言学概念和方法。例如:使用语言学方法中的“语句句法模型”来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结构,把作品内部的各种构成关系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对应于语句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运用语言模型,建构起由文学作品的规范和规则组合成的深层系统;根据话语手段的组合变化,提出叙事的多种类型;等等。结构主义思潮从70年代开始衰落。但迄今,它在国际上还有强大的影响。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吸收了现代系统论、语言学等思想和概念,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它研究作品的结构、机制和功能,提供了可供神会的模式;对文艺结构要素的分析,也是富有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