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萧红小说的散文化文体的特色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萧红小说的散文化文体的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萧红的作品没有惯常的结构,没有贯穿始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带有散文式的自由、洒脱的特点。
(2)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人生片断和一幅幅生活场景,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是精心选择故事片段和细节来做某些方面的突出描写。
(3)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
(4)描写语言常常饱含着诗意,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形散神不散”是()文体的主要特点。

  • A、小说
  • B、诗歌
  • C、散文
  • D、戏剧

正确答案:C

第2题:

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
(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第3题:

大力发展富有工会特色、深受职工喜爱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大对( )等阵地人才的力度,鼓励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活动和工作。

A、文体设施

B、文体器材

B、文体人才

D、文体理论


标准答案:ABC

第4题: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①打破小说与其它非小说之间的障碍,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散文、诗之间的小说样式,被称为诗化小说。在小说的结构、语言等方面,她的小说是散文化的,而在描写的感情抒发上则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她总能以诗人的眼睛来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对自然的精致的品味中,表现自然别致而细腻的情感;也善于发现并描绘故乡风俗、人情中蕴含的诗意。
②小说描写自由地出入现时与回忆、现实与梦幻、成年与童年之间,善于捕捉人、景的细节,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风格明丽、凄婉、内含英武之气。
③语言上,常以一种充满灵性的稚拙的笔致(鲁迅称为“越轨的笔致”)追求表达上的情调和韵味。如: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稚拙,单调重复的句型、同义反复,看似类似于“废话”,但从中我们却能惊异地感到其中的情调和韵味。平淡、漫散之中,透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情致,单纯质朴之中上,能体会出其中的盎然情趣。

第5题:

萧红的()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体小说。


正确答案:《呼兰河传》

第6题:

萧红的小说建立了自己的文体风格,她的风格是()。

  • A、严谨别致的结构
  • B、独语体的语言风格
  • C、散文化和诗化
  • D、塑造中心人物,线索清晰

正确答案:C

第7题:

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


正确答案: 关于文化内涵上,《呼兰河传》具有童年回忆的性质,主要描写记忆中的家乡人民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传统落后的文化习俗对人的残害,所描写的东北风情,既有浓郁的地域性或地方性,又具有某种普遍性。文体特色:创造了“诗化小说”或者“散文化小说”。其小说结构、语言和抒情方式也很有艺术个性。

第8题: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体小说。


参考答案:回忆

第9题:

孙犁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郁达夫、萧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从郁达夫到孙犁,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小说散文化另一特色作家是萧红。
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渲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孙: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萧: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

第10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具有文化反思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正确答案: 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