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试述杜甫诗歌的美学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杜甫诗歌的美学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成为杜诗美学风格特征的定评。
(1)雄阔苍劲之美
(2)厚重沉实之美
(3)跌宕回旋之美
(4)细腻传神之美
(5)老成凝练之美(指杜甫的语言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杜甫评价庾信的诗歌创作的观点
“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指出了庾信晚年诗的艺术成就和纵横的才思。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评论一个人,必须纵观他的全文和全文,看到文章的长处。庾信虽然前期文章无可取之处,但晚年的创作意气昂扬刚健,文笔纵横开阖,和今人相比,毫不逊色,看不出有什么地方可废弃,对当时讥责庾信的人给予极大讽刺。

第2题:

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的美学特征?


正确答案: 李白的诗歌歌颂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热,风格豪放飘逸,如<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杜甫诗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号称”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如”三吏”“三别”中杜甫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还有<石壕吏>等等。

第3题: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 ( ) A.艰涩隐晦 B.气势磅礴 C.沉郁顿挫 D.豪放飘逸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述建安诗歌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第5题:

结合作品阐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风格体现为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凉壮大且深厚;“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如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具体表现为:
1、深沉而忧苦的抒情基调。在杜甫的内心世界里,蕴含着一份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真挚情感,因而显得特别深沉,博大。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的结束部分,抒写诗人到家后“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悲痛欲绝,但这个人的悲痛却很快因为普通百姓将更加苦难的联想而忧思不断了。所谓“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回环反复的抒情方式。和李白式的奔放正好相反,从杜诗里能够体会出他的情感经常是就要爆发却又折回,回流的感情在心中存蓄,受到节制后再缓慢流出,因为这样一种方式,杜诗感情的抒发才显得特别深沉,如《秋兴八首》之第一首:峡江秋色牵起诗人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情,也牵动了故园的思念,而当诗人沉浸在回忆和思念之时,忽又被白帝城四处的砧声所惊醒。八首诗采用组诗的形式同样曲折的笔法,抒写出诗人极为复杂的内心感受。
3、凝重而悲凉的诗歌境界。如《登高》前四句描写峡江秋景,风急、猿啸、鸟飞、木落,再伴随着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诗歌境界充满动荡、悲凉的气息;后四句转入抒情,则以高度概括的笔法为自身的命运写照。万里漂泊、多病之身、憔悴的面容,最后透过一个“新停”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执着性情。
4、凝炼、严整而又流畅的诗歌语言。还以《登高》为例,它突破通常律诗中两联的对仗要求,八句皆对,特别体现出诗句安排的严整,但由于诗中的写景抒情以具体形象展开,形象间的自然衔接,掩盖了对仗的严整,而最终使整首诗变得流畅

第6题:

被称作“汉末实录”的是()。

  • A、屈原的诗歌
  • B、曹操的诗歌
  • C、陶渊明的诗歌
  • D、杜甫的诗歌

正确答案:B

第7题:

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运用丰富多采的艺术技巧,表现包罗万象的题材内容,达到了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境界。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叙事诗妙用赋笔,舒卷随心,艺术效果强烈、显著。①对话和细节描写,远超前人赋笔技巧,提高了赋笔表现功能,增强了反映现实的深度,揭示生活的本质。②将爱憎和评判寓于客观叙述、描写之中,诗人的感情倾向凭着冷静描述流露出来。③将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第二、杜诗各体皆备,众体皆工,律诗新变,成就卓著。杜甫在律诗方面有开拓之功,数量在全部创作的二分之一以上,尤其是七律,在唐代独树一帜,实现了创新,独到之处主要有:①在表情达意上,加大了议论成分;②在严整的格律之内,运用抑扬交错、虚实对照、动静互衬、疏密相间的技法,充分体现了艺术辩证法;③自创七言拗律,即在诗语声调平仄的组合上,打破固定的匀称音节格式,成为一种特殊的格律。
第三、丰富多采的诗歌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具体表现为:①语言鲜明精当,具有高度概括力;②遣词造句,生动形象,色彩斑斓,富有表现力。③融会口语、俗语入诗,明白晓畅,通俗自然。
第四、充分吸纳前人创作经验,熔铸自家厚重深邃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第8题:

试述杜甫的生活经历与诗歌创作。
(1)读书与壮游时期,从出生到35岁。是唐代强盛时代,也是杜甫最轻松愉快的时光,生活主要内容是读书和游历;
(2)困食长安时期,政治上的失意,是他物质生活艰辛,但却带来了诗歌政治性和现实性的加强。渐渐以写实为主,观察社会,探索社会的病根。个人的不幸遭遇、人民的苦难生活与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写出了《兵车行》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使他感受到亡国的痛苦,国恨家仇,写下了《哀江头》《春望》等,《北征》和《羌村三首》表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
(4)漂泊西南时期,他自耕自种,生活安稳,是其创作的又一高峰。

第9题: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学杜甫夔州后诗歌,喜欢用拗句,专意为之,诗体成为()风格。山谷体风格特征是()。


正确答案:山谷体;生新(奇)瘦硬

第10题:

杜甫的作品是儒家美学的代表。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