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在《死水》是怎样得到体现的?

题目
问答题
闻一多的新格律诗主张在《死水》是怎样得到体现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闻一多以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为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诗集是()。

  • A、《红烛》
  • B、《死水》
  • C、《落叶》
  • D、《洗衣歌》

正确答案:B

第2题:

《死水》被看作是哪种诗歌形式的新典范?()

  • A、自由体诗
  • B、新格律诗
  • C、象征派诗
  • D、十三行诗

正确答案:B

第3题:

现代诗人闻一多提倡新格律诗,他的文学作品有()。

A《热爱生命》

B《最后一次讲演》

C《死水》

D《雨巷》


B,C

第4题:

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是()。

  • A、闻一多
  • B、徐志摩
  • C、梁实秋
  • D、孙大雨

正确答案:A

第5题: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正确答案: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关于新诗“三美”的理论集中见之于他的《诗的格律》一文。
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
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第6题:

1926年,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标志着新格律诗派——()开始形成。


正确答案:《诗镌》;新月派

第7题:

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是()。

  • A、形式美
  • B、建筑美
  • C、音乐美
  • D、绘画美

正确答案:B,C,D

第8题:

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顾城
  • B、闻一多
  • C、舒婷
  • D、戴望舒

正确答案:B

第9题:

论述三美原则在《死水》中是怎样体现的。


正确答案: (1)、音乐美。这是格律诗理论的核心,主要体现在音节和押韵上。闻一多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诗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提出了“音尺”这一诗学概念。音尺由音节组合而成,闻一多认为,每行诗的音尺的排列不必定死,但每行的顿数与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的数目应该相等。《死水》全诗五节20行,每行都是九个字,每句诗都由二个字或三个字的音尺(或称停顿)构成。如:第一段: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每一行都用一个“三字音尺”和三个“二字音尺”构成,全诗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读来铿锵有力,而又和谐优美。
(2)、建筑美。全诗有整齐的外形。每行九个字,每段诗四句,齐整划一,被称为“方块体”,又被戏称为“豆腐块”。
(3)、绘画美。本诗十分讲究词藻的色彩感。在诗中闻一多用了大量诉诸视觉的意象,如第二段:“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翡翠”、“桃花”、“罗绮”,这些指称具体事物的词语,引起人直观的、触目惊心的色彩感。

第10题:

简析《死水》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三美”体现。


正确答案: 音乐美——《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构成,其间又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韵脚也精心安排,基本上是二、四压韵(隔行压韵),以双音节来结尾,因此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绘画美——《死水》的词汇绚丽、多彩而又富有表现力。
建筑美——《死水》每节四行,每行九字,视觉上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