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单选题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思想论争,其中“第三种人”指的是()。A 苏汶B 胡秋原C 梁实秋D 林语堂

题目
单选题
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思想论争,其中“第三种人”指的是()。
A

苏汶

B

胡秋原

C

梁实秋

D

林语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左联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战线上的思想论争,包括()。

  • A、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 B、 与“新月派”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论战
  • C、 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证
  • D、1935年“华北事件”后左联解散,1936年,在革命作家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争
  • E、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讨论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正确答案: “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分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张闻天以歌特(科德)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批评左联有些领导人的左的错误: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存在;把文艺只是作为阶级的“煽动的工具”、“政治的留声机”的理论。因此,这是一场复杂的论争,一方面,胡秋原、苏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

第3题:

与"左联”进行论争的"第三种人”指的是

A:胡秋原

B:沈从文

C:苏汶

D:林语堂


参考答案:C

第4题:

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叁种人”展开思想论争,其中“第叁种人”指的是()。

  • A、苏汶
  • B、胡秋塬
  • C、梁实秋
  • D、林语堂

正确答案:A

第5题:

针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谬论,瞿秋白写了()。

  • A、《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 B、《论“第三种人”》
  • C、《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予以批驳

正确答案:A

第6题:

自由人指(),第三种人指()。


正确答案:胡秋原;苏汶

第7题:

在左联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批评左联某些领导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存在的错误的是()

  • A、刘少奇
  • B、张闻天
  • C、瞿秋白
  • D、鲁迅

正确答案:B

第8题:

自由人指(),第三种人指()。

A、胡秋原

B、苏汶

C、胡适

D、林语堂


正确答案:AB

第9题:

简述“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正确答案: 1931年底,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为此,他一方面反对来自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极端反动主义者”;另一方面也反对左翼文学的“争进的社会主义者”,自称是“自由人”。
胡秋原的“自由人”立场对自由的小资产阶级作家有一定的影响。瞿秋白指出,胡秋原的目的是“要文学脱离无产阶级而自由,脱离广大的群众而自由。”鲁迅批评他们是“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
苏汶自称是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论战中出面为胡秋原辩解,于是左翼文学界展开了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斗争延续到1933年。

第10题:

“自由人”指的是(),第三种人的代表是()。


正确答案:胡秋原;苏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