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单选题中国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A 经济学理论B 社会学理论C 发展学理论D 文学理论

题目
单选题
中国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

经济学理论

B

社会学理论

C

发展学理论

D

文学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健康促进

A.无理论或仅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B.以传播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

C.以行为学、心理、传播学、社会学和预防医学的理论为基础

D.以健康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

E.以社会发展理论和行为学理论为基础


参考答案:D

第2题:

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

  •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 B、《华南乡村生活》
  • C、《乡村社会学》
  •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正确答案:C

第3题:

教育技术的4个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原理、教育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是我国传播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二、加强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确立传播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学术正当性;
三、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促进实证研究的发展;
四、强化对批判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传播研究的视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传播批判理论;
五、加强我国传播学研究与国际传播学界的接轨和交流,走国际化的研究道路。

第5题:

下面属于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是()

  • A、教育理论
  • B、学习理论
  • C、传播学
  • D、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

A.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梁漱溟在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C.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答案:C
解析: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

第7题:

广告学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中国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 A、经济学理论
  • B、社会学理论
  • C、发展学理论
  • D、文学理论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试述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正确答案: 就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而言,实际上,早在50年代,传播学就传入了中国。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体思想交通”的文章。近30年,传播学在中国的进展还算是迅速的,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著译:1978年下半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率先在内部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上开始译介有关传播学的文本。自那时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已出版有关译著、专著、教材约五十种,论文、译文则数以千计。
(2)会议: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倡议,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究会。此外,各地高校也开过一些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如1985年复旦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学科研讨会、1996年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传播学研讨会等。
(3)教学:1980年由复旦大学首先开设传播学课程,此后,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新闻院系和专业相继行动,普遍设置了这类课程。从1996年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并定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
(4)应用: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行调查法”进行的受众调查;次年,在江苏、浙江两地又实施了同类调查。此后,全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受众调查如星火燎原般地蓬勃开展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播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总而言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具备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已拥有了一支潜力可观的研究队伍。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既认真借鉴外国经验,又扎实面向本国实际,不断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大有作为。如此,让中国的传播学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构架,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