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代主要诗人中,不少诗人采用过大型组诗这种创作形式。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后十首》,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89首),丘逢甲的《离台诗》、《澳门杂诗》以及《台湾竹枝词》,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秋瑾的《题芝龛记》,苏曼殊的《本事诗十章》、《东居杂诗》,高旭的《爱祖国歌》等。从上述事实看,不论政治态度,不分诗歌流派,组诗的形式在众多的诗人创作中都出现过。
二是近代诗歌中,组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大大打破了历史上的组诗纪录。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达315首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国诗史上所仅见。又如贝青乔的《咄咄吟》也没有120首,以诗纪史,以史证诗。黄遵宪法的《日本杂事诗》达200首,为近代大型组诗中的奇构。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近代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深刻变化,往往不是一首诗所能容纳表现的,这对大型组诗就有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
其次,近代诗人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也大大增加,希望以诗歌反映它们的全过程或全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态度,因而纷纷采用大型组诗的形式。
再次,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引起诗人强烈的思想反响和感情激荡,而这在一首短诗中往往不足以抒发和表现,也就很自然地采用组诗这种形式。最后,近代诗歌在格律方面的要求已略有放宽,这也为大型组诗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谈谈宋明市民体育兴盛的表现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的分裂战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了起来,唐代的厢坊制度在北宋演变为市、集镇等贸易场所,市民阶层发展。随着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扩大和提高,城市中出现了多种娱乐体育组织和丰富多彩的体育表演,颇受市民欢迎。
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促使市民文化迅速勃兴,娱乐、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民间。

第2题: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元代文人地位极为低下,许多汉族、契丹、女真等族的文人流落民间,接触到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杂剧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元杂剧在剧本结构、宫调体制、表演程式等方面较宋金时期更为完备和成熟。在元杂剧高度发展的同时,散曲也广为流行,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第3题:

唐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
(2)唐政府颁布“禁酒令”,进一步促进茶文化传播;
(3)唐代饮茶的兴盛与贡茶的兴起、诗风的大盛以及科举制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4题: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说明了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
原因是:
(1)政治变革的需要。自甲午战争之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苦的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中国政治的腐败,积弱不振,正在寻求救国革新的真理,因此,对西方新理论、新学说发生好奇心,便纷纷要求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战斗武器。许多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著作,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主义思想,这在当是中国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要求变法维新的斗争中,有它积极的进步意义。
(2)文学革新的需要。翻译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译介,目的是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冲破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

第5题:

近代大型组诗较多采取绝句的形式,尤以()为多。


正确答案:七言绝句

第6题:

唐代制瓷业兴盛的原因是?()

  • A、唐代制瓷业兴盛的原因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饮茶之风的盛行
  • D、铜禁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代主要诗人中,不少诗人采用过大型组诗这种创作形式。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后十首》,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89首),丘逢甲的《离台诗》、《澳门杂诗》以及《台湾竹枝词》,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秋瑾的《题芝龛记》,苏曼殊的《本事诗十章》、《东居杂诗》,高旭的《爱祖国歌》等。从上述事实看,不论政治态度,不分诗歌流派,组诗的形式在众多的诗人创作中都出现过。
二是近代诗歌中,组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大大打破了历史上的组诗纪录。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达315首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国诗史上所仅见。又如贝青乔的《咄咄吟》也没有120首,以诗纪史,以史证诗。黄遵宪法的《日本杂事诗》达200首,为近代大型组诗中的奇构。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近代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深刻变化,往往不是一首诗所能容纳表现的,这对大型组诗就有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
其次,近代诗人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也大大增加,希望以诗歌反映它们的全过程或全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态度,因而纷纷采用大型组诗的形式。
再次,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引起诗人强烈的思想反响和感情激荡,而这在一首短诗中往往不足以抒发和表现,也就很自然地采用组诗这种形式。最后,近代诗歌在格律方面的要求已略有放宽,这也为大型组诗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第8题:

近代的预算管理制度兴盛于()

  • A、美国
  • B、中国
  • C、英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A

第9题:

近代大型组诗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代大型组诗在结构、形式、内容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结构方面,一般都存在一条组织的主线,有些甚至在结构上表现出鲜明的层次,而又形成一个整体。还有相当一部分组诗,诗前有交代组诗产生的背景、思想情感主旨等情况的简短序言,或者是以组诗的第一首来承担序诗的职能。
在形式方面,有用歌行体的,也有用七言律诗的,但较多采取绝句的形式,而尤以七言绝句居多。
在内容方面,或选择比较重大复杂的题材,或为一桩时间较长的历史事件,或为一个内容较为庞杂的问题;一般都通过总题,以地域、时间、性质或事物名称来界定组诗内容的范围。

第10题:

简述十七年时期历史剧兴盛的原因及概况。


正确答案:十七年时期历史剧出现兴盛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频繁的政治运动使“左”倾思潮得以泛滥,给话剧创作带来严重的干扰。一些剧作家既要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又不愿去写那些急功近利的作品,便把注意力转向历史剧创作。其次,老一代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在处理他们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相较而言,“历史”使他们的艺术想像有较多发挥的余地。此外,50年代初,一些剧作家出于文艺为现实政治服务、配合“中心工作”的热情,也对传统戏曲中的历史剧和神话戏加以“现代”改编。此时期主要的历史剧创作有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曹禺的《胆剑篇》,朱祖贻、李恍的《甲午海战》等。它们大都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筛选、评价历史,力求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戏剧结构与戏剧语言上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