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

题目
问答题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 A、论语
  • B、孟子
  • C、荀子
  • D、左传

正确答案:A

第2题:

《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引文中省略了宾语()。

  • A、君
  • B、左右
  • C、其
  • D、之(他)

正确答案:D

第3题:

下列句子中的“其”是代词的是()

A、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B、射其御者,君子也。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参考答案:BD

第4题:

“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出自于()。

  • A、《左传》
  • B、《春秋》
  • C、《汉书》
  • D、《国语·周语下》

正确答案:D

第5题:

翻译: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卻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正确答案: 癸酉日,齐晋两国军队在鞌地排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做骖乘。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做骖乘。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驰向晋军。郤克被箭射伤,流血到鞋子上,没有停住鼓声。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成了黑红色。哪里敢说受伤?您忍一忍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遇到险路,我一定要下去推车。您知道吗?——然而您真是受了重伤了。”解张说:“军队的耳目,就在于我们的旗子和鼓声,前进后退都听从它指挥。这辆车一个人镇守它,就可以成功。怎么能因伤重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是去死的。受伤还没有死,您还是要努力啊。”于是左手把辔绳并起来,右手拿过鼓槌敲鼓。战马狂奔不能停住,晋军就跟着冲了过去。齐军溃败。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第6题:

第七段:然则,圣人不言补乎↑(36)?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37)。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38)。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39);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40);及其有病↑(41),当先诛伐有过↑(42)。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43),刑措而不用↑(44)。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45),非吐汗下末由也已↑(46)。


正确答案: 【注释】
(36)然则:这样,那麽。
(37)若:此。近指代词。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犹此也。”草木:指药物。
(38)“补者”二句:《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口体,偏义为“体”。
(39)德教:道德教化。
(40)已:完了;完毕。《周易•损卦》:“已事遄往。”孔颖达疏:“已,竟也。”《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斥责)
(41)及:如果。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及,犹‘若’也。”
(42)过:《素问•五藏生成论》:“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明代马莳注:“过者,病也。凡《内经》以人之有病,如人之有過误,故称之曰过。”
(43)治:正常。
(44)刑措:谓刑罚弃置不用。
(45)瘵(zhài债):《说文•疒部》:“瘵,病也。”《一切经音义》引三苍云:“今江东呼病皆曰瘵。”
(46)末由:无从。
【今译】
这样,那麽圣人就不讲补了吗?我说:汗法、下法、吐法,是用草木治病的方法。补法,是用谷物、肉类、水果、蔬菜营养身体的方法。谷物、肉类、水果、蔬菜之类,好比是国君的道德教化;汗法、下法、吐法之类,好比是国君的刑罚。所以说:道德教化,是昌盛太平世代的谷物肉类;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药物砭石。如果人们没有疾病,只需粮食肉类罢了;如果他们有病,应当首先攻伐有罪过的病邪。疾病祛除後,用粮食肉类补养他,好比社会已经太平,刑罚便搁置不用一样。怎麽能把药物砭石当作是补呢?如果要除去大病,除了吐法、汗法、下法,就没有别的途径。

第7题:

翻译: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正确答案: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第8题:

《左传》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其中“贼”指的是( )。

A.掠人之美
B.杀人无忌
C.贪以败官
D.寇攘奸宄

答案:B
解析:
《左传》中有“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的记载,据春秋后期晋国大夫叔向的解释:“己恶而掠人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犯此三项罪者,均应处死刑。本题选B项。

第9题:

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


正确答案: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第10题:

翻译: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正确答案: 左右因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