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第2题:

简述《西洲曲》中少女的情感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 《西洲曲》情感变化的脉络极为分明,表现了一个女子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诗一开头,用“忆梅”、“折梅”这一男女间相赠的爱情信物,点明了时间是在早春,“西洲”点明了二人昔日相约之地。接着写了夏日凝妆相忆、相盼、相迎的心情。伯劳鸟飞,表现了女子的单栖之苦。再写秋日门中遥望无信,借采莲以排遣心中郁结的相思,谁知一片痴心却因此而显得更加沉重,如捧在手中的莲子,更加令人深忆不已。无奈之下,只好仰望飞雁,仍不见信来。于是转而独上高楼,拍遍了十二栏杆,直到日落,眼前仍是高天空海。最后只有寄托于梦境,再作昔日的西洲之会。全诗以情动人,把一个少女之爱,表现得婉转缠绵,情深可掬,触目可见。

第3题:

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是 ( ) A.《西洲曲》 B.《陌上桑》 C.《木兰诗》 D.《孔雀东南飞》


正确答案:A

第4题:

《西洲曲》和《木兰诗》都是南朝乐府民歌。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南朝民歌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其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是()。

  • A、抒情长诗《西洲曲》
  • B、叙事长诗《木兰诗》
  • C、叙事长诗《西洲曲》
  • D、抒情长诗《木兰诗》

正确答案:A

第6题:

分析《西洲曲》回环往复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这首诗以五言四句为一段,用顶真格修辞法把上下段钩连起来,如“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全诗迂回曲折而又首尾一贯,清沈德潜称赞这首诗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

第7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 A、谐音双关
  • B、比喻
  • C、顶针
  • D、夸张
  • E、排比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西洲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正确答案:委婉细腻;以情为核心展开动态描写;多用顶真手法和双关语。

第10题:

简述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结构上善于运用景物变化来暗示季节的推移,一篇之中写出四季相思;
2、善于以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寄赠”而引发出一系列动作:开门、采莲、望飞鸿、上青楼、入梦等,写主人翁从春到秋、从白天到黑夜、从醒到梦,不停追求,把相思之情推向极致;
3、丰富的修辞手法,多用双关语。如“莲”通“怜”,“芙蓉”通“夫容”;采用“钩句”联接上下,一意贯通而又摇曳多姿;
4、五言四句,语短情长。语言清新流丽,音韵和谐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