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杜甫是衔接从盛唐到中唐转变的伟大诗人,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他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从广阔的视野说,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杜甫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兼有各种风格。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而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他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而从语言或意象七说,杜甫与前辈诗人也有着各种联系。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在晚唐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2题:

论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一、地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影响: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一)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
(二)高度的爱国精神。
(三)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四)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

第3题: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史记》在历史真实基础上刻画人物,成为传记文学的开端;是对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对后代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重要影响。

第4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第5题:

简述歌德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与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都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典时期的辉煌成就。歌德之于德国有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他的《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第6题:

简述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李白诗歌是继承屈原之后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2、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扫清了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
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第7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特征:
(1)亲近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离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以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2)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老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成就:
(1)情、景、事、理的浑融。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情节的曲折,不抽象的说教而用有情趣、理趣的语言来表达;
(2)平淡而又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虽经雕琢却又不漏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3)平淡与豪放,田园诗闲散冲淡,咏史等诗,豪放有力;
(4)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第8题: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
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
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第9题:

简述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他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①内容具有极强的写实性,题材绝大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剧本,反映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注入了时代的灵魂,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②他的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为刻画主人公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环境。
③表现了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④他在一部戏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⑤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重大的贡献。
⑥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由某一种意向、某一种情欲占主导倾向。
⑦塑造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处在内外两种矛盾及内心冲突之中。
⑧莎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采用独白手法。
⑨在文学语言的运动上,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非常大,剧本主要是用诗体写成,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谓的“莎士比亚化”。

第10题:

简要谈一下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正确答案: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雕琢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到了梁陈时期,钟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从唐以后,陶渊明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广的影响。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从两方面言之。
其一就人格而言,陶渊明蔑视富贵,不与黑暗污浊之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以积极的影响。后代的进步作家往往从他身上找到精神的寄托。诗人高适在看不惯官场中的腐朽与统治者残虐人民时,写出了“转忆陶潜归去来”的诗句。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候,他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近代诗人龚自珍曾在《舟中读陶诗三首》中说;“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可以说,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其二就诗歌艺术而言,约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的局面。第二,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在陶渊明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农村的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新颖的思想、人格和田园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从此田园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第三,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隽永的风格,后代不少诗人都将陶诗作为一种范式加以模仿,出现了不少“拟陶”、“和陶”的作品,如白居易有《效陶体涛》十六首。
此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还有,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谪居海南时期酷爱陶渊明,实际是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