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多选题清代训诂学家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是()。A具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具有朴素的历史观C具有一定的求实精神D有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E采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题目
多选题
清代训诂学家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是()。
A

具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B

具有朴素的历史观

C

具有一定的求实精神

D

有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

E

采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渐。
②清代讲究“汉学师承”。
③清儒有优良的学风。

第2题:

清代训诂学家采用了比较科学的方法,这就是()和综合比较法,因而大大地超越了前人。


正确答案:因声求义

第3题:

如何评价清代楷书所取得的成就?


正确答案: 清人楷书的成就是在写北碑书方面。楷书以唐碑为范本已有千年之久,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感到厌倦了,当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问世,北碑才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邓石如首先对北碑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上加以宣扬,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上标榜魏碑有十大美,并作尊魏卑唐说,这样,形成了“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碑学大播的局面。
魏碑书在清代中、晚期的盛行,所出书家多不可数,其中风格突出者有邓石如、包世臣、李文田、赵之谦、张裕钊、沈曾植、陶濬宣、郑文焯、李瑞清、曾熙等,以邓、赵、张、李为皎皎者。邓石如,他的篆、隶、治印最为杰出,楷书名往往为其所掩。他的楷书,以六朝笔意书之,结体峻拔飞逸,雄强茂密,在那普天下都在学王、赵、欧、颜的楷书时,可谓别开生面,邓石如是写魏碑书的开山祖师。
赵之谦,在他精能的各体书中,以魏碑书为最高。别人写魏碑都是力求古拙苍劲、斩钉截铁,而他却能写出一种圆润宛转、神采飞扬的境界,从邓石如的风格中跳了出来,独成一体,这正是他聪明绝顶的地方。他的魏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楷书取法六朝、刚健浑穆、不着痕迹,其结体团结镇重、峻整高古,用笔运指绞毫,化方为圆,饱墨沉光,精气内敛,在邓石如的笔
法上有所发展,为晚清书坛独树一帜。
李瑞清(1867——1920),字梅盫,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霎岳楼笔谈》称:“清道人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在北碑。”他的篆隶功夫极深,为了在众多魏碑书家之后闯出条路子,他就用大篆笔法去写魏碑,其笔力挺健,冷涩古茂,曲劲飞逸,脱尽前人窠臼。
魏碑书从清代中期到晚期,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运动。虽然书家层出不穷,但清人魏碑书的成就却不如篆、隶的成就,也不能和唐代楷书成就相比。张裕钊被康有为称之为“集碑学之大成”、“千年以来无与比”,实是过誉之词,不得已而求其次也。其因是篆、隶书几乎中绝了一千多年,当人们重新去认识它们,并把它们从实用性为主的文字转变为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时,由于这个突变,当然会大家辈出、风格翻新。而楷书,从晋魏到清代,一千多年的历史沿缘不断,习已为常,特别到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虽然康有为作“尊魏卑唐”说,我们抛开一切陈见,平心而论,魏碑唐碑各有千秋,不应尊谁卑谁,但是,以清人写的魏碑书和唐碑相比,艺术造诣上就显然不如了。另外,由于美学趣味的转换,书法家在个性和感情的抒发上,在楷书中受到了束缚,刘熙载说“观人于书,莫如观行草”,“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就是其明证。因此,许多书法家们除了探索魏碑书而外,更注意把魏碑的笔意结合到行草书中,去开拓自己的新境。

第4题:

清代训诂学家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是()。

  • A、具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B、具有朴素的历史观
  • C、具有一定的求实精神
  • D、有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
  • E、采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B,C,E

第5题:

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数量多,体例完备。
(1)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
(2)有仿效《尔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
(3)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
(4)有专释虚词、研究语法的等。

第6题:

简述清代训诂的特点。


正确答案:1、标榜“汉学”;
2、对哲学概念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
3、训诂与校勘相结合;
4、深入研究《说文解字》和古文字;
5、创通古人用词造句修辞的条例;
6、用归纳类比的方法研究虚词;
7、把音韵文字的理论与规律运用于训诂;
8、把语法学也用于训诂。
清人训诂一般是局限于先秦两汉文献的考索,很少措意于唐以后的语言现象的研究,且过分强调考据。

第7题:

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


正确答案:①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
②善于因音求义。
③采用了比例比较的方法。
④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8题:

清代碑学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怎样?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在篆、隶、楷、行、草诸方面均有建树,其中以篆、隶的成就最为辉煌。在此以前,甲骨、大小篆、汉隶、魏碑这一类的文字,其用途主要是以实用为主,但是到了清代,它们就纷纷登上了大雅之堂,被写成中堂、条幅、匾额、横披、屏条、扇面等形式,赋以了新的内涵,成为观赏性为主的文字;楷书方面,因过去习唐碑已久,令人生厌,清代中晚期书法风尚转为习魏碑,因而出现新的境界;由于碑学的兴起,也给面临衰微之际的行草书,带来了生机,碑与帖相结合,使行草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历时二百六十载的清代,应是中国书法史上中兴的一代。
在此期间,名家倍出,有成就的书家极多,他们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以至三代、秦汉、魏晋各种金石文字,无不属于他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并在笔法创新和改造书写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艰苦而成功的探索,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些书家中,以个人风格突出、艺术造诣又高的当推郑簠、金农、郑板桥、邓石如、刘墉、伊秉绶、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翁同龢、杨守敬、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吴昌硕、康有为等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个性强烈,自成一家,争奇斗艳,仪态万千,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整个清代书法艺术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清代那样,把艺术领域开拓得如此辽阔、深远。在各种书体方面都有它探索的足迹,都有他们卓越的建树。如果说,魏晋书法艺术是书学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书法艺术是第二个高峰,那么,第三个书法艺术的高峰就是清代碑学。三个时代的书风表现出的艺术美固然不同,但其伟大成就是尚可比肩的。过去,曾有人贱近贵远,认为“整个清代可以说是书法衰微的一代”。这种看法现在看来显然是不正确的。

第9题:

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的代表著作有()。

  • A、《广雅疏证》
  • B、《读书杂志》
  • C、《尔雅义疏》
  • D、《古书疑义举例》
  • E、《经义述闻》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简述汉代训诂的成就。


正确答案:(1)古书注释大批出现:
1.儒家经典的注释大批出现;
2.道家和其他著作也有一些注释。
(2)出现了通释语义的专著。《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扬雄的《方言》、刘熙《释名》、服虔《通俗文》、佚名《小尔雅》。《方言》不仅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而且是我国方言学的先驱。《释名》因声求义,推求事物名称的由来,为我国语源学开了先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我国训诂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