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什么是成语?成语有什么特点?有几种来源?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成语?成语有什么特点?有几种来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成语典故说法正确的有()。

  • A、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初,成语和典故就应运而生
  • B、成语源于民间的熟语,是习惯使用的固定词组
  • C、成语在汉语中多数由4字组成,形式多样,来源也出自各个方面
  • D、成语大多有特定含义,有些从字面即可理解,而更多须知道它的来源才知其含义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属于诗文语句的成语有()

  • A、舍生取义
  • B、门庭若市
  • C、短兵相接
  • D、老骥伏枥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什么是成语?成语有哪些特点?
成语是经过人们长期的运用和提炼而传承下来的形式固定、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多为“四字格”。
成语有三方面的特点:
(1)形式固定,常常作为固定的结构单位和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所谓固定的结构单位是指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增减其中的成分,也不能随意颠倒它们的排列顺序;所谓完整的意义单位是指成语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按照其中的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逐一解释。
(2)言简意赅。成语包含的内容丰富,或者告诉人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如“指鹿为马”;或者形象而含蓄地讲一个深刻的道理,如“唇亡齿寒”。形式简短,含义丰富。
(3)整齐和谐。成语结构形式整齐匀称,多为“四字格”,多数是两两对称,许多成语还讲究音节间的平仄的协调。

第4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成语,什么事成语活用。


正确答案: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因素短语,成语活用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接位置或改变个别字,或在中间嵌入其他词语,或将四字成语缩成两字或三字等等。

第5题:

国成语知识源远流长,你知道成语“祸枣灾梨”最初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成语“祸枣灾梨”最初是乱刻的意思

第6题:

成语“削足适履”的“履”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履”是指鞋子。

第7题:

为什么把幻想某物叫“想象”而非“想马”()。

  • A、来源于成语“盲人摸象”
  • B、“象”通“像”是样子的意思
  • C、古代有大象后灭绝故只能借幻想想念

正确答案:C

第8题: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于什么()。

  • A、人的五个手指
  • B、长板凳
  • C、棺材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成语,什么是成语活用。


正确答案: 成语是汉民族习用的一种熟语,一般以四个音节为主,具有形式稳定、意蕴深厚、言简意赅、生动具体、新鲜别致的特点。例如:
①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这里的“义不容辞”、“迎刃而解”都是成语。
成语结构固定,一般情况下不可更改形式,但是也可以活用。所谓成语的活用,就是临时改变一下成语的结构或意义,即变换一些成分,或者赋予成语以新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的活用又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形式的活用主要是指通过增字、减字、换字及变序等手段改变成语的结构,使成语的形式发生变化;内容的活用主要是指改变成语的本来含义和使用场合,或者改变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而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常见的主要有套用、谐音、拆用、易序、曲解几种活用情况。
此外还有易色的活用方式,即改变原形的感情色彩,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例如:“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殊的风格。”“异想天开”本来带贬义,指想法离奇,难以实现,在这里则贬词褒用,使语言幽默活泼。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语言结构,活用成语必须慎重、合理,确实需要才偶一为之,而不能滥用,更不能把成语的活用当作成语的常规用法。

第10题:

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正确答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庄公之弟庆父贪婪残暴、权欲熏心,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后人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