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历史剧《屈原》是()的代表作。

  • A、曹禺
  • B、田汉
  • C、郭沫若
  • D、阳翰笙

正确答案:C

第2题:

代表郭沫若历史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

  • A、《高渐离》
  • B、《南冠草》
  • C、《屈原》
  • D、《孔雀胆》

正确答案:C

第3题:

郭沫若剧作《蔡文姬》的剧诗风格


参考答案:①从剧本内容看: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作者以“蔡文姬就是我”为创作基点,发挥文学想像力,将蔡文姬独特的人生经历,安排在尖锐的矛盾漩涡中,剧情跌宕起伏,把这位才华盖世古代女诗人的命运写得楚楚动人,充满诗意。②从人物设置看:不仅蔡文姬是一位诗人,剧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曹操也是一个诗人和文学家,剧中穿插的有关论说诗文的场景,也强化了该剧的“剧诗”色彩。当然,最为典型的还是剧作家根据时代需要对曹操的“反案”,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胆识,使全剧更具浪漫主义特征。③从剧本的文字风格看:剧中的人物对话,大多是诗一般的抒情语言,尤其是在揭示人物内心矛盾时,更用大段的抒情诗般的内心独白。缠绵哀怨的《胡笳十八怕》贯串全剧,增添了作品浓厚的诗意。最后的一幕那首《重睹芳华》更是把全剧的抒情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4题:

结合《蚀》、《子夜》等作品论析茅盾整个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正确答案: 茅盾的创作从他的第一部作品起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茅盾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按各自阶级(典型的共性)的和个人的性格,以及特有的方式活动着,例如《蚀》三部曲中的方罗兰始终动摇于左右之间,找不到奋斗目标的困惑;章秋柳的热情追求失败后的放荡、颓废,《子夜》中吴荪甫的奋斗、挣扎、失败;冯云卿的投机、取巧、破产;赵伯韬的勾引、预谋、取胜。他们的命运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更是他们阶级的必然命运。因此,这些人物都是典型的。对次要人物的塑造也带有很大的典型性,象《子夜》中描写了吴太爷进城“风化”,正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风化”了。
②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茅盾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善于捕捉人物的一刹那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时还巧妙运用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子夜》里使吴少奶奶梦断魂游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那朵枯萎的玫瑰,这两个细节曾多次出现,对进一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③语言的丰富多彩。茅盾的作品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结构的宏大严谨。作者的作品,都是亲身经历了纷纭复杂的社会实践后,有感而发的。《蚀》的创作只是一个起点,这种艺术特征在《子夜》等后续的创作中得到了更清晰的显露。《子夜》展示了中国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第5题:

结合作品论析大小谢山水诗创作的异同。


正确答案: 同:在诗歌结构上,小谢诗承大榭,结构皆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都善于熔裁警句。
异:谢灵运对山水景物客观描摹,谢朓则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1)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份。
(2)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复典重之风。
(3)相比而言,小谢诗歌语言音律更协调、流畅自然。谢朓注重声韵,审美上讲究“圆美流转。

第6题:

郭沫若的史剧作品不包括()。

  • A、《屈原》
  • B、《赛金花》
  • C、《高渐离》
  • D、《虎符》

正确答案:B

第7题:

结合《名优之死》等作品,论析田汉剧作的风格的特色。


正确答案: 田汉的创作大体以193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剧本如《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多以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婚姻自由为题材,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愿望和要求。剧本带有唯美主义倾向,流露了较为浓厚的伤感、忧郁情绪,保持着一种艺术至上主义。1929年创作的《名优之死》,在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1930年以后的作品,随着作者世界观的改变,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广阔,并且接触到中国人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重要作品《梅雨》、《月光曲》、《回春之曲》、《丽人行》等,代表了田汉后期剧作的创作特色。总体说来,其风格特色如下:
(1)语言的抒情性。田汉以一个抒情诗人身份从事话剧创作他善于借鉴西方的话剧的表现手法,吸收我国戏曲的特点,努力探索话剧的民族风格。他运用诗歌和音乐作为抒情手段,使剧作具有热情美和音乐美。他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去感受生活,重视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重视理想境界的描绘,重诗的意境的追求,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其语言的抒情性表现为:运用诗的语言和穿插抒情的歌唱,如《回春之曲》穿插梅娘的恋歌,深情动人。《名优之死》使用“话剧加唱”的手法,富有音乐感。
(2)情节的传奇性。田汉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的矛盾出发,竭力使必然性和偶然性,传奇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既加强戏剧的艺术效果,又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如《回春之曲》的情节就很富有传奇性和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3)形式的多样性。田汉的剧作有抒情诗剧、社会问题剧、哲理剧、讽剌喜剧、悲喜剧、即兴剧等,从而促进了话剧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这些特点集中起来构成田汉戏剧热烈奔放、浓郁抒情的艺术风格。

第8题:

郭沫若“五四”时期具有“狂飙突进”风格的作品是()

A《屈原》

B《蔡文姬》

C《瓶》

D《女神》


D
《棠棣之花》(1920年)、《湘累》(1920年)、《女神之再生》(1921年)合称《女神三部曲》,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第9题:

结合《雷雨》、《日出》等作品,论析曹禺话剧创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在《雷雨》这出戏中,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不到24小时内,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亲子关系和矛盾,作者用几条线索把它们串连起来,周公馆近年发生的事情一开始便在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中展开,差不多所有的人物都在第一幕里见了面。接下去,周萍准备出走,侍萍的到来,矛盾不断激化,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当蘩漪把周朴园与侍萍“隐私”,蘩漪与周萍的暖昧关系,四凤与周萍水相逢的爱情纠葛全都暴露出来了。周朴园自诩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种种矛盾汇聚在这一瞬间,剧情也就被推上了高潮。从中可见其结构的严谨,让剧中人物各自按照生活的逻辑活动。《日出》突破了《雷雨》的框架,显出了新的特色。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曹禺剧中的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颇具典型意义的人物,直到今天仍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而曹禺的戏剧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情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且符合写意的台词,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每个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揭示自身的内心活动,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曹禺最擅长运用的艺术手段。《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互倾情诉的那大段台词,写得荡气回肠,诗意盎然,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了曹禺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曹禺的艺术经验是多方面的,为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0题:

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整个现代文学史剧仓诽的里程碑,他的五幕史剧《屈原》又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以《屈原》为代表的郭沫若历史剧创作,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首先,在史剧的选材和剪裁方面,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到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他特别注重选取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题材,能动地挖掘和创造历史,并以一种整体的全局性的眼光进行创造。《屈原》所取材的战国时代合纵抗秦的历史故事与40年代初期中国当时抗日战争的特定形势有着极为相似、相通的精神内涵,而主人公屈原的性格和气质也是当时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弘扬光大的。郭沫若把握住历史和创造的契机,对婵娟形象大胆虚构,尤其是对屈原形象从思想个个性到整个命运重新塑造,使得这些历史人物更贴近艺术真实和现实,更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郭沫若的历史剧既有作者独立人格独特感受的创造力,又有鲜明的现实启发性和强时代战斗性。
第二,在历史人物的重塑方面,郭沫若力行写人物在其时代的合理发展的原则,这决定了他在历史人物塑造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屈原》中,剧情的发展已不重要,而作家自身主观感情的起伏变化和屈原等人物性格的“合理”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他把屈原等剧中人物放在重大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其思想性格的基本点,屈原等人物身上。全面投入了作家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史实约束,成为活在作家头脑中的人,活在现实中的人,具有了更加崇高伟大和深沉悲壮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郭沫若历史剧始终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并贯穿着一种沉郁的悲剧气氛。郭沫若善于在史剧中自然地穿插大量抒情诗和民歌,大量运用富有韵味的长篇独白。如《屈原》中充满了音乐节奏和诗歌激情的《橘颂》和《雷电颂》,不仅渲染了悲剧氛围,突出强化了人物性格和主题;而且其本身已溶化为整个剧本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屈原》为代表的郭沫若历史剧大多是悲剧,以壮烈惨痛的历史映现严峻悲愤的现实,屈原等形象崇高的使命感、光荣的事业,命运的价值往往都在悲壮的失败中得到升华。这种悲剧美的气氛是郭沫若史剧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走向新的境地。